你哪一點麼?”
這一回,那被喚作“息湮”的影子只稍稍沉默了一下,卻搖了搖頭。
許維夏盯著他,一字一句地道:“我最討厭的就是你每一次都裝傻充愣!”
影子似是怔住,隨即分辨道:“教主!屬下……”
許維夏朝著他豎起了一根手指,並且輕輕搖了搖,示意對方不要再說下去。
只聽他輕輕道:“你究竟是不是在裝傻……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你是不是還在為師尊臨終之前沒有將教主之位傳給你的事情耿耿於懷呢?”
影子微微震動,“屬下不敢!”
許維夏微微笑了,“不敢最好。”
五 樊樓燈火相得益彰 錦繡宮裝渾然失色
中原之地,歷朝歷代皆在城鎮之中施行宵禁制度,暮鼓之後,所有人等不可夜行,這種法度只有過年過節才或能列外。即便是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也由於朝廷的限制而從未有過可令官員百姓自由出入大型夜市。史書記載:“開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斷。”由此禁斷之命令則可看出,大唐長安雖然或曾有過夜市,但卻因為街道實行宵禁制度,因此,夜市的存在只能在坊、市之門關閉的前提下,在坊、市內部之中從事極其小規模的活動。所謂道聽途說的“盛世長安夜色”,其實也只是清空冷月下籠罩著的一座城市而已……然而,這種情形到了大宋立國之後,卻又全然不同了……由於大宋朝廷廢除了宵禁制度,因此它的都城汴梁遠遠不似唐時的都城長安一般,一到入夜之時便一片黑暗,恰恰相反,即使是在最為幽深的黑夜之中,東京汴梁也是一座璀璨輝煌的光明之城。
每到入夜時分,城中百姓就會紛紛在房間中、家門口、乃至庭院門口都點上燈,因而到處皆是燈光。在夜市上游玩的人們則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街市之上流光溢彩,使人眼花繚亂,整座東京都在燈火之中閃爍。在“瓦子”、“勾欄”等處則有百戲伎藝競演。城中各處食店酒樓,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其餘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夜間的酒樓食店照舊生意興隆,叫賣之聲不絕於耳,直到天明。
…………………
大宋境內的酒樓有“正店”和“腳店”之分,究其緣由乃是由於官府壟斷酒麴之故。每年,官府都會定量將酒麴售予一些較大的酒樓,從而使這些酒樓獲得釀酒的權利。凡是有釀酒權利的酒樓,便被稱為正店,沒有釀酒權利的酒樓,便被稱作“腳店”。凡是腳店之中販賣的酒,皆需由正店供應。東京城內的大小酒店數以千計,然而正店卻只有七十二家。說起這七十二家正店之首,自然莫過於赫赫有名的樊樓。
名揚天下的樊樓位於大宋皇城汴梁御街北端的東華門外,乃是其時最為繁華的酒樓,號稱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所,素以名勝、名樓、名酒、名菜聞名遐邇。其間名廚薈萃,廚下飛禽走獸河鮮海味俱全;煎炒烹炸、燴燜熘煨、蒸調扒燉皆具造詣。正可謂“集古今之經驗,取南北之精華,盡地方之特有,展各自之所長。”相傳此樓乃大宋真宗年間巧匠喻浩設計建造,當然,傳言終究只是傳言。不過,喻浩其人倒的的確確乃當時朝廷任命之都料匠,有《木經》三卷傳世,據說汴梁城中半數以上的華麗建築都是他的傑作,因此上,後世北方的木泥工匠皆敬奉他為本行之祖。
樊樓由東、西、南、北、中五座相連的樓宇組成,每座樓皆高三層。其間裝飾十分講究,每個過道及閣子均掛著珠簾繡額。各樓之間,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猶如五隻金鳳,棲息一處,姿態各異,相互輝映。其鬼斧神工,匠心獨具,往往令後世之人歎為觀止。其中,西樓為樊樓之主樓,也是五樓之中最大的一座。其間朱門繡窗,珠簾彩畫,翠紗金幕,氣派非凡。客人在樓中飲酒作樂之時,多可鳥瞰汴梁城中之州橋夜市,錦繡夢華。
倘或有暇,自樊樓之上放眼望去,東京城中則真可謂“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秀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每當夜幕降臨之際,樊樓之上便會華燈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