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和孫季海的三後衛組合後,卻很快發現了該組合的一個嚴重缺陷,那就是防空能力不足,以世界盃的要求來看,鄭志身高太矮、馮肖婷缺乏力量、孫季海身高和彈跳都稍差一點。這三人湊一塊兒就是一個杯具,更要命的是,國足現在的主力門將李雷雷的身高同樣是個大問題。可是國內防空能力較好的傳統力量型中後衛速度靈活性與團隊協作能力都普遍一般,放到三中衛陣型裡的話漏洞更大。而就在阿里漢為此犯愁的時候。拜仁主帥馬加特對餘海的改造卻給阿里漢提供了新的思路。。。。。。
餘海在國內的時候,踢的基本都是邊鋒或者邊前衛的位置,然而馬加特在買他的時候就存了將他改造為後衛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餘海身材高大、而且骨架不細。只要將肌肉練出來,踢中後衛都完全夠用了。而如果繼續踢邊鋒的話,他那過於高大、而且還在成長的身材和偏高的重心反而會增大他帶球突破的難度,特別是在陣地戰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餘海的防守技術和意識也都不錯,他踢進攻位置時都能擁有接近後衛的防守能力,如果專職踢後衛,那進步肯定更大。雖然考慮到餘海身體還未發育完全,馬加特在最初的半個賽季裡採取了逐步增加強度的策略,而沒有像當初對待蒿駿敏那樣直接上大量,但是到了2005年底的時候,餘海依然成長為了一個身高1米88、體重超過83公斤的大塊頭,同時擁有了在一週一賽的比賽強度下可以保證常規時間內場均跑動距離11000米以上的出色體能,而且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而在防守技術上,馬加特在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摳細節能力也讓餘海獲益匪淺,在這半年裡他改掉了不少甚至連當初高軍都沒有發現的小毛病,大多為防守習慣和防守動作(話說馬加特自己當年就是世界級的防守球員),防守技術和意識都有了脫胎換骨一般的進步。
而在進一步加強了防守能力之後,餘海超強的位置適應性也更好地表現了出來,拜仁進入下半賽季後,傷病和停賽迅速增多,這就給了餘海不少的出場機會,而能踢多個位置的能力也令他可以見縫插針地經常上場獲得鍛鍊。在加盟拜仁後的半個賽季中,餘海一共出場12次,踢過邊前衛(左右兩邊)、後腰、邊後衛(也是左右兩邊)等多個位置,他甚至還在一場比賽中替下了受傷的拜仁隊後防核心盧西奧打中後衛!
雖然因為實力和經驗的不足,又都是替補上場,沒有太多表現的時間,餘海並沒有能夠給拜仁球迷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對於標準沒那麼高的國內球迷和媒體來說,餘海中規中矩的表現已經是一大驚喜,畢竟那可是拜仁隊啊!
說起來,其實高軍也曾動過讓餘海改踢後衛的念頭,當初努力幫其糾正防守時喜歡伸手拉拽的習慣就是有這方面的考慮,然而他終究還是沒有魄力實施這個想法。畢竟餘海在邊鋒和邊前衛位置上的表現已經很出色了,如果徹底地改了主打位置影響了他的成長怎麼辦?而馬加特就沒有這樣的顧慮,反正拜仁好球員多,就算練壞掉一個餘海,也不愁沒人代替,因此他改造的時候膽子明顯大了許多。。。。。。(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五章 阿里漢的343(下)
ps: 感謝書友“小白37”和“野象彈波”投出的月票,繼續求月票和推薦票^_^
不管如何,阿里漢見到餘海在拜仁踢後衛的表現之後,他心目中三後衛陣型的人選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完美的搭配,因為餘海的身高、力量、彈跳和頭球可以彌補另兩位的不足。好吧,餘海目前的力量還是稍差了點,但考慮到他的身體還在成長,又受到了馬加特這個魔鬼教練的特別“關照”,想來到明年世界盃開戰的時候還能提升不少,那時應該就夠用了。
此外,三後衛陣型中兩邊的後衛也並非只有防守任務,必要時是需要前插參與進攻的,這時餘海的攻擊能力便也有了發揮的機會。而餘海的多面手特性更是讓阿里漢的排兵佈陣有了極大的迴旋餘地,事實上不光是三後衛中的左後衛、四中場裡面的左前衛也是餘海最適合,而他踢後腰也有接近於主力的水準,半年以後餘海如果能夠繼續有快速的成長,那就更不用說了。
343陣型的兩頭都找到合適的人員配置之後,中場就更沒什麼難度了,但是由於戰術要求的變化,還是對國足原有的格局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例如容昊原先是因為跟餘海配合更默契、特點上互補性也較強的因素才能在國足打上主力的,現在餘海位置後移了,他就只能鬱悶地退回到了替補席,而個人能力更強的孫翔則成為了主力左前衛的首選。
而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