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王海冬就繞開道走。
不過王海冬當初剿滅胡家莊的訊息可還沒有在這泉州城傳開來,當然鄧家的那兩位少爺自然是心理清楚的很,可無論是想要接著王海冬打壓自己弟弟的大少也好,還是本想暗害王海冬卻反而大大幫了某人一把的二少,兩人為了撇清其中的關係自然不好去多提。
王海冬的艦隊幾乎在杭州港沒怎麼停留就馬上出發再次回到泉州,就連鄧掌櫃也沒有料到王海冬會這麼快回來,所以才會有出門的情況。【蝦米文學。mn。'
所以在泉州港王海冬的傳播的事蹟,還是一位囂張跋扈口舌犀利的商會會長的名聲,交易所這位管事的雖然表面上保持尊敬,不過臉上的表情卻始終熱情不到哪裡去,這也難怪三無女會找機會暗諷她的主人了。
“客氣了,我這次來是來接收本月的貨物,還有鄧掌櫃之前就定下的那些散貨。”王海冬這一來一回時間已經到了五月,新一季度的配合已經分配完畢,而且在王海冬上次來泉州時就讓鄧掌櫃幫忙以商會的名義購置一定數量的散貨,以增加船隊運輸更多的利潤。
“好的,我就幫你查查。”管事地說著便翻起了身邊的賬簿,翻了幾頁後便找到了海冬商會的所在。
“王會長,因為您來的有些早,所以本月的貨物基本還都齊全,總共有5個貨倉的茶葉,4個貨倉的生絲,還有3個貨倉的大黃,按照這樣的配比您是否滿意?”管事的先把固定配額的貨物配比報了出來,這個配比和王海冬所指到自己應該提取的並沒有差別點頭確認道。
貨物的配比來自佔有率出貨數量的多寡,像海冬商會鄧掌櫃在泉州港的佔有率是3%,這些貨物基本就等於泉州港月出貨量3%的比例,當然鄧掌櫃作為茶葉商人,他的茶葉自然比起正常運輸利潤較低的大黃來的更為搶手,所以原本應該同生絲一樣為4個貨倉的貨物也會根據出貨品種根據進行調整。
原本總共12貨倉的貨物出貨量應該保持在,4:4:4的比例,而現在則調整成為5:4:3,當然如果你在本地擁有更高的佔有率,這個比例中最後一項大黃還有更進一步壓縮的空間。
當然不是說大黃不好,作為黃色染色劑,作為紡織業中心的蘇杭地區大黃還是十分搶手的貨物,交易所的成交價也基本能夠保持在1400金幣以上的位置,加上成本價也只有500多金幣一貨倉,扣稅後利潤還能保持在400左右的位置。
不過400的利潤和茶葉超過700金幣的利潤和生絲一直保持在近千金幣的利潤相比,就算不得什麼了。
每個月的配額有限自然沒什麼大的變化,不過商會還能夠在交易所獲得其他的貨物就有著不小的貓膩了。
“王會長,另外鄧掌櫃之前定下的貨物恐怕難以湊齊,不過您看這8個貨倉的大黃,每個貨艙就算您650金幣如何?”上個月商人們把所有的目光都盯準了茶葉,搶手的生絲自然不愁沒有買家,可是大黃卻不好說了。
“650金幣,按照交易價每貨倉只有190金幣的利潤,主人他是在坑你呢!”三無女在一旁嘰嘰喳喳地叫喚道,三無女雖然不能輔助交易,不過當個計算機卻比人腦可快多了,特別是有了自主判斷意識後,更是如此。
三無女雖然說坑他有些過分,不過價格太高的確是個事實,更何況這些散貨全都是大黃一個種類,要是加上點生絲茶葉之類的搶手貨,王海冬說不定也就認下了,不過他卻不著急答應,嘗試著和管事地劃價道。
“650金幣?您不是在和我開玩笑吧?鄧掌櫃可是和我說過了最多600金幣。”
“600?這太少了,最少也要630金幣。”作為交易所的管事他也是經歷過大場面的,他自有自己的底價,只不過要看對方猜不猜得透罷了。
“630?不行600,一個金幣都不能多!”王海冬態度堅決地道。
掌櫃看著王海冬皺起了眉頭,心說這傢伙會不會劃價,怎麼死咬著不肯鬆口呢?
“620不能再低了,我告訴你一個訊息吧,這個月杭州大黃的行情看漲,你這批貨運過去保證能夠大賺的!”管事的對於鐵齒的王海冬不得已又丟擲了一項技能,以內幕為代價讓王海冬價格上讓步。
價格看漲?鬼才信你!等老子回去估計能保住1400都要叫走運了!
王海冬離開杭州港時大黃的價格的確看漲,要是此時王海冬還是單人一艘小船肯定是以最快的速度往返於兩地賺上個頭香,可問題是這次帶著一大群累贅,十天能回到杭州港都要算是老天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