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規則並沒有被任何水手質疑,反而因為改變而帶來的薪水變化,那水手們更積極地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
第三艦隊的艦隊主要將由那些被俘的艦船組成,包括那3艘西式鉅艦和港口中剩餘的10艘中型艦船組成。
這些中型艦船基本上都做了極大的改裝,特別是火炮配備上都相當齊全,在那些西式商會艦隊中,這些船通常承擔的任務就是作戰,雖然同樣也載貨,但和那些被運到馬尼拉港等待出售的艦船卻是完全不同的性質。
當然裝備這些武裝艦隊只是為了以防萬一,就算沒有庫恩商會這些巨頭,在南亞活動的合法商人有時候也不怎麼安分,如果沒有鉅艦和強大艦隊坐鎮,難免會有些人開始動起歪腦經來。
主艦迴歸海冬商會又找到了主心骨,當然那些之前不安分的傢伙這段時間也搶了不少小船過了幾把手癮也算安分了下來。
王海冬回來後整個艦隊開始活動起來,原主艦隊中的人員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則是之前回過馬尼拉的那些水手,他們分別駐紮進三艘西洋鉅艦和十艘武裝戰艦中,再配合西方水手進行搭配,讓這些西式艦船和海冬號原來的艦隊一起開動起來。
三艘西式鉅艦的船長,王海冬分別派上了拉爾朗多、尤里安和羅望海三人,如果拋開艦隊操作還不夠熟練等因素,儼然已經是一副第三艦隊的雛形出現。
雖說是第三艦隊,其實這支艦隊如果建立起來,在現如今的海冬商會中絕對能夠排到第一,如果能夠忽視王海冬這個bug的話,單一艦隊規模而言,就算李華梅答應自己的另外兩艘鉅艦完工,兩支艦隊也只是在伯仲之間。
至於全部由大艦組成的第二艦隊更是不用去說他,那支艦隊雖然有戰鬥能力,不過主要還是以跑運輸為主。
在相對安全的東方帝國沿海,除了那幾個早已不太出門的海盜王和一些難以預測的天災外,還真沒有什麼能夠威脅到那種規模艦隊的了。
就連鄧家擁有鉅艦的艦隊也大多用來剿滅海盜,而不是用來貿易,真有誰在東方帝國海域用鉅艦,除了騷包外就剩下無知了。
鉅艦吃水過深,除了澳門、泉州、沂州、杭州港外,其他像台州港這些小型港口碼頭都只能少量停泊,甚至不能停泊,有這些天然因素阻礙,也使得大運輸量的鉅艦不能在東方帝國普及的原因。
加之鉅艦的木料原材料獲得困難,造價高昂以及生產週期漫長等因素,這也是各種阻礙鉅艦生產的原因。
當然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東方帝國內想要使用武裝鉅艦就必須受到朝廷的批准,如果只是沒有武裝的大載貨量運輸艦,和找死還真沒什麼兩樣。
別看那些海盜王們整天悶在老窩裡,一副打算從良的模樣,可真要有對自己極為有利的事情,比如一直毫無防護能力的羔羊,你讓這些吃慣了鮮肉的豺狼看著羔羊低頭吃素又怎麼可能?
真正能吃素的海盜像是孫二孃和趙武這些海盜,早就在李家的第一波招安中從良了,而現今剩下的這些無非都是想要繼續吃肉的豺狼。
艦隊起航目標正是德爾納特,現如今德爾納特早就更換了主人,東方帝國四大商會雲集於此,或許有人會問,不應該是三家麼?難道阮家又跳屍復活了?
如果你真以為王海冬會白白送給這三家利益那就太過天真了,就算和李華梅交易都要扣下半斤肉的王海冬豈會是什麼善人。
三家在德爾納特的順利純粹是依靠海冬商會創造出來的機會,但是海冬商會在王海冬未歸之前還不方便出面,不過按照約定,三家無論收購到多少產業,其中一半都將以原價售賣於海冬商會所有。
德爾納特可不是什麼無名的小港口,港口內設施完備的程度不必任何一座東方帝國的小型港口來得差,發達的商業貿易和種植產業,更為重要的是,港口內還有完備的造船廠,能夠生產兩種中型西式艦船,以及小型阿拉伯和小型東方帆船也就是王海冬俗稱的小商船等。
而且此處的所供應的火炮還沒有東方帝國內的限制,雖然種類只有散彈,曲射,和加農曲射三種,不過裝備普通的商船卻已經是綽綽有餘了,王海冬俘虜來的艦船上多是這種級別的火炮。
三大商會的收購直接吸納了德爾納特超過4成的佔有率,其中一半都屬於王海冬,放在東方帝國境內光是這一項就足以成為一家極具影響力的中型商會了。
雖然因為王海冬的影響使得德爾納特港不景氣,整個收購後的價格卻也是不低,港口整體規模在400萬金幣左右,2成佔有率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