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進行大大限制。
而這個龐然大物的根基,任何人都想不到,就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子公司德盧拉礦產公司開設的幾十個大型礦場中。
這些礦場中,的確每日都在出產大量的礦產,銅,錫,鐵礦石等源源不斷,從一條早就修建好的鐵路運到北部地中海的幾個港口,然後轉送到歐美亞各國,進入那些急需礦產的大型企業中。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礦場的開採區域下面,曲曲折折的坑道之中,藏著許多機器人工廠。
機器人的好處,就是第一臺被製造出來,只要原料和能源豐富,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進行製造。
至於能源,由於三體世界的特殊,可控核聚變已經在十年內發明了,靠著在礦產領域的壟斷地位,藉助與大國的友好關係,已經在這一地區,建設起來一座核聚變電站,名義上用來供應礦產採掘之用。
能源不用擔心,本身又是礦產公司,對礦物的加工提取就是本行,原料也不缺,因此機器人的製造就是水到渠成,地下工廠的建立區域,只要利用那些採掘一空的礦脈即可。
其晶片,李林也沒有從頭製造,而是從外部購買,這個時代的計算機晶片,由於理論被鎖死,只能繼續挖掘原本的潛力,也有了量上的巨大進步,成本也大大下降,只是由於原料的普遍上漲,價格仍然不菲,不過對太陽傘公司,採購並不成為問題,理由有很多,畢竟礦業機器人也是在大量運用。
當然人類國家無法發現,不意味著,他們這一舉動,沒人發現。
當第一臺硬體為當前地球科技製造,但軟體是李林攜帶的人工智慧複製體的機器人面世後,李林就知道不可能避過智子的感知了。
他可以小範圍內遮蔽智子的感知,使用精神力構造出物質上的假象,但涉及到大範圍內,就因為消耗太大,肉體恢復不過來而不能如此這樣做。未來機器人數量將是個巨大數字,因此是不可能掩飾的。
好在智子頂多做到資訊窺視,無法對現實世界作出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