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任你本事最強,那也是一介散修,沒人拿你當回事的。

取出符牌,用意念啟用了,調出地圖一看,又驚得呀的一聲叫了起來,“這是不是巧得離譜了些?”洞府的入口不在別處,竟然就在這處山谷之中。

難怪此處幽謐異常,靈氣充裕,卻無修行者的足跡,敢情原是蜀山派的洞府。自打歸了他名下後,也就再無人前來了,且也無人敢來。若不然他又哪能安安靜靜地在此入定四年而外騷擾呢?

沒想到此處竟是自己的地盤,關天養既是興奮,又倍感親切。縱起身法爬上了高崖,舉目四望,見山谷東低西高,約有二三十里見方。四周皆是絕壁高崖,並未出路。橫貫山谷的溪流發源於西邊的高山,從東邊的崖縫裡匯入了地下暗河,水勢不大,卻很豐沛,足以滋養這一方沃土了。

關天養是越發越愛,心下謀劃著這裡該用來做什麼,哪裡又該做什麼,一直忙到天黑也沒理出個頭緒來。回到船上,將山谷的詳圖描了下來,作了一個大致的規劃,若不是人手奇缺,他可是立即就會動起手來。

無奈地感慨了一番後,才又記起還沒有進入洞府去查探,這又下了船,走到北邊的高崖之下——單以肉眼來看,此處毫無出奇之處,絕不像建有洞府的樣子。但以神識細觀,就會發現極強的靈力波動,可惜也是無法細窺其中的真相。將符牌祭起,傾注神識,口中念起咒文,手上掐動印訣,嗡嗡聲中,便見山崖如同被微風吹皺的湖面,蕩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漣漪。隨著一道清光閃過,一道高約兩丈,闊約一丈的洞門出現在了面前。

洞府的正上門鐫刻著‘幽微靈境’四個古篆字,清新飄逸,很是瀟灑。站在洞口往裡張望,清光隱隱,一切皆在朦朦朧朧中,似看見了,又似什麼都看不清。

若是別的地方,關天養定會斟酌一番才會進去,但此地卻是自己的地盤,再猶豫那就沒有道理了,便邁步走了進去。

往前走行了約三丈許,視線豁然開朗,卻是一處廣約四五畝的場壩。四周建有扶攔,攔後種植各類奇花異草,縱是多年未有人經管,也是生機勃勃,幽香四溢。洞頂是一座以六十四顆鵝蛋大小的夜明珠布起的聚靈陣,不但將場壩照得纖毫畢現,還為洞府提供了充足的靈氣。只不過在關天養看來,這樣的聚靈陣部署得未免有些粗糙,大有值得改進的餘地。

關天養在場壩上游走了一圈,見地面也佈下了聚靈陣,且於洞頂的明暗相應,頗有些道理。不由得暗暗點頭:“倒是我粗心了,只看著上面而忽略了下面。由此看來,建造洞府之人還是有些頭腦的。如此一來,天地相合,陰陽交融,使得洞府中的靈脈自成體系,不與外界相干。

除了正面有一條進出的通道外,左右兩側各有兩道洞門,也不知通向何處。身後有一道照壁,壁後便是一條通道,穿將過去,一座部署典雅的小廳出現在了眼前。

小廳大約是待客和召開會議之所,桌椅齊備,皆用最上等的紫檀木打成。正堂上供奉著一張人高的圖畫,卻不是三清神仙,而是孔子杏林講學的場景。左右兩壁皆懸著名人字畫。一如富貴人家的中堂,處處透著嚴謹,卻又並不十分的肅穆。

從角門出去,往前走了不遠,便分開了三條岔道。關天養識不得路,就拿出了符牌細看,方才知道左側的透過飛板往上,右側的往下,中間的往後。上面共建有三層,除了書房和練功房外,俱是主客臥室,共有二十八間。往下乃是儲物室和晶玉倉庫,還有兩條隱秘的暗道分別通往兩條晶玉礦脈所在。往後的通是煉丹室,而煉丹室再往後還有一處藥圃,專門用以種植各類珍稀藥材的。

正殿——也就是進門處的場壩——左右兩側的洞門也是四通八達,有的通往上層的練功和休息區域,也有的透過下層的儲物區。另外,左側設有冶煉區,右側還設有專門的靈獸馴養室。

別看這處洞府雖小,但從裡到外,從上到下,修行該備有的功能區域都齊全。原來完全能夠滿足二十名弟子修煉生活所需的洞府卻成了他一個人的窩,實在是浪費得很呀。

將上面三層都轉了一遍後,他理所當然地將最大的臥室選給了自己。臥室的設計很是獨特,有兩面都臨著山谷,站在窗前,籠罩在夜色中的山谷盡收眼底,夜風拂來,涼沁沁的,還帶著三分的寒意,卻是清新怡人。

“這裡的一切都是我的了麼?”關天養緊緊地拽著符牌,非但不能感覺到半分的真實,反而越來越覺得像是做夢一樣。

他原本就是個一無所有的乞丐,之所以還有關帝廟這處安身之所,是因為九夏城的百姓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