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耀眼刺人)–––––––老子一方面提倡韜光養晦,另一方面提出光而不耀,說明他還是有“發光”之心、世俗之慾的。
“治人事天,莫若嗇”(統治人,事奉天,沒有比吝嗇更好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把無為當作為,把無事當作事,把無味當作味)–––––––吝嗇、節儉、輕鬆、少為、淡然、無事,也是小農社會的表現。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做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做易事開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做小事開始)–––––––從易處、細處著手,一步一個腳印,這既是腳踏實地做事的方法,也是農業文明無想象力、無冒險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結束時象開始時那樣謹慎,於是就不會把事情搞壞。因此,聖人的慾望就是沒有慾望,不看重貴特的物品;聖人的學問就是不學,以補救眾人的過錯)–––––––“不欲”、“不學”與現代文明、市場經濟是背道而馳的。
“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讓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難治,就在於他們的智慧太多)–––––––所有的專制統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識,有智慧,所以,焚書坑儒,批判知識分子的事何其多。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要統治人民,必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虛;要領導人民,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