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白,就憑自己眼下這點兒人馬,如果倭寇緩過勁兒來,再次舉兵來攻的話,那時只怕真的就要凶多吉少了。因此,在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後,他便馬上下令全軍北退。
不出李如松所料,在探明瞭明軍虛實之後,倭寇果然再次擁兵前來。雙方一個追,一個退,頻繁接戰,直到明將楊元帶領另外一千騎兵趕到,倭寇這才徹底死了心,毫無所獲地原路返回漢城了。
回到明軍駐地之後,雲帆馬上面見李如松,要求由自己護送高寒天的靈柩返回京城。本來按照明軍的規定,陣亡將士應該一律就地安葬,但由於高寒天乃是隸屬於錦衣衛,而且又是皇帝身邊的心腹愛將,因此他才破例批准了雲帆的請求。
顧綿兒本來想要陪同雲帆一起返回,但由於雲帆堅辭不允,她在萬般無奈之下也只好就此作罷。而楚白楓和冷秋山等人深知此時的雲帆心緒不佳,對於這件事就更是提也不提,只是商量好在雲帆動身的時候前去相送,略表心意。
此時的雲帆歸心似箭,第二天天剛剛放亮,他便和兩名隨行護送的錦衣衛一起,起身收拾好了馬車,準備動身。就在一行三人正要出發之時,冷秋山和楚白楓等人卻不約而同地聞訊到來,為他以及高寒天的靈柩送行。
在簡短地寒暄了幾句之後,雲帆伸手從身邊取出一個藍布小包,一邊將它遞給神色黯然的冷秋山,一邊滿懷感激地道:“冷大俠,要是沒有這件軟甲,在下在碧蹄館早就死過多次了,在那種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你能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贈甲,這份大恩大德在下終身難忘。現在我就要返回中原,而你們卻還要留在這裡繼續戰鬥,這件軟甲對你們來說,作用可能會比留在我身邊更大,因此在下請冷大俠將其收回,讓它在朝鮮發揮更大的作用吧。”
冷秋山聞言並沒有伸手相接,臉上卻忽然閃過一絲極為難過的神色。他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轉頭對站在一旁的顧綿兒道:“顧大小姐,這件事還是你對雲兄弟說吧。”
顧綿兒略微猶豫了一下,然後便上前一步,對面有疑色的雲帆道:“雲大哥,這件軟甲其實是高大人在臨來朝鮮之時,皇帝親自賜給他的。當時在碧蹄館的時候,他見你坐在那裡沒有任何遮擋,生怕你會吃倭寇火繩槍的虧,這才臨時從身上脫下來,並且讓我送給你的。由於那些天你們之間正在鬧彆扭,因此他怕你知道東西是他的,從而拒絕穿著,這才假借冷大俠的名義,騙你將其穿上的。”
這番話一說完,雲帆登時如遭重擊,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是這樣的。他伸手猛錘自己的腦袋,嘴裡忽然號啕大哭道:“是我害死了師兄,是我害死了師兄啊!”
眼見雲帆痛不欲生的傷心模樣,其他人也不禁為之心酸。大家一時想不出到底如何寬慰於他,只好默默無言地守在一邊,心底裡暗自難受。
在痛哭一場之後,雲帆終於慢慢恢復了平靜。他伸手擦拭了一下臉上的淚水,對著眾人團團一揖,然後便一言不發地躍上馬車,打馬揚鞭,頭也不回地駕車揚長而去了。
碧蹄館大戰之後不久,明朝和日本之間便開始了和談。見到戰事已有平息的跡象,再留在朝鮮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了,冷秋山便和顧綿兒一起返回了中原,而楚白楓和謝冰花由於貪戀朝鮮的大好風光,而選擇繼續留在朝鮮。
冷秋山和顧綿兒回到京城去尋雲帆,卻被告知,他在高寒天葬禮的第二天便不辭而別了。二人猜測,他很有可能已經返回了浙江老家,於是便晝夜兼程趕往浙江。但是,當他們來到唐先生所在的綠竹莊時,卻發現這裡也是人去樓空,毫無線索可尋。
眼見雲帆就這樣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顧綿兒不禁悲痛欲絕。由於冷秋山還有很多其它事情要做,不能一直陪著她,於是她便獨自一人四處漂泊,同時暗地裡下定決心,即便是走遍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找到雲帆。
正文 第二十一章(上)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這一晃就是五年時間過去了。
在這五年時間裡,顧綿兒走遍了大江南北,卻依舊沒有得到雲帆的任何音訊。不過,她的這番辛苦也並非全無收穫,由於這些年來她不僅在性格上日趨成熟,武功也是大有進境,因而這幾年遊歷下來,隨著她行俠仗義的事蹟越來越多,她那蝴蝶女俠的名號也在江湖之上變得越發響亮了。
在此期間,國內的江湖倒是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就連以往一向喜歡滋生事端的趙天揚以及他的藍衣會,也彷彿接受了柳鎮之戰的教訓,變得一反常態地安分守己了起來。反倒是朝鮮那邊,在結束了鬧劇一般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