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需官,為什麼這些裝備沒有看到你們裝備呢?”我回頭問。
“這些都是一些高階的武器,他不適合我們越南人作戰用,一個是這裡的天氣,潮溼悶熱,你也看到了雖然這個山洞通風很好,但是好些武器都生繡了;再說,我們越南長期打仗,國民都是些沒有文化的人,他們哪能看懂槍上的那些俄文或者英文呢,就連你們中國的漢字越南人也沒幾個會寫的,漢語倒是人人會說幾句,那還是因為我們是鄰國,我們的交往比較頻繁,加上你們曾經派遣大量的軍事人員幫助過我們;再者,他們沒時間每天維護那些嬌氣的槍械,儘管那些槍械比較先進,他們更願意使用AK47;56半自動這些不需要太多維護,簡單耐用的槍械,號角一響,看著指揮員的手勢衝鋒就行了,衝上去拼刺刀,接近敵人,利用我們的人數和近戰優勢,解決敵人,你們的那些軍事教員以前不也是這麼教的嗎?”他分析的頭頭是道,說的這裡的每個人頻頻點頭。
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我的部隊人太少,如果還按那些教條去辦的話,那就是用自己的缺點在和敵人的優點硬碰,結果可想而知。我現在要做到的是一個人可以消滅十個乃至成百個人,在團隊合作的特種部隊裡,充分發揮個人單兵作戰的能力。至於槍械維護保養,這就是我馬上要給他們上的另一課——槍是士兵的第二生命,槍在人在,槍毀人亡,我要他們吃飯上廁所都要帶著槍,像愛護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妻子一樣愛護槍。
文化不過關,哪麼師傅帶徒弟,精銳部隊的戰士不能說不會。不行就要被淘汰。就會失去自己的生命。
“張強,越南人文化水平低,不會操作,那我們的部隊為什麼也沒有裝備某些先進的武器呢?起碼我們教導大隊的那些人就沒有裝備?為什麼?”黃海兵開始思考問題。這讓聽到他說話的我高興,但轉而有些黯然傷神。我該怎麼回答他呢?這個原因我知道。
第八十五章 未雨綢繆
黃海兵的話不無道理,這是很多人都納悶的問題。為什麼戰爭初期,我們支援了越南無數好裝備的中國反而要拿著56半自動同越南兵手裡的56全自動以及AK47還有那些M16打呢?
據我瞭解的史料記載:“當時的胡志明曾經訪問過蘇聯,蘇聯斯大林並不在意他這個小的國家領導人,只是提議中國先支援,到時候蘇聯用新裝備補充中國支援給越南的舊裝備,而中國領導人考慮到越南的戰略地位,考慮到同是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不僅無償的支援了他們不少裝備,還抽調大量的現役裝備給越南,從蘇聯拿到的新裝備自己沒有裝備上,就先支援越南了,這是中國人民多麼無私的表現呀!”而今,卻要和他們開戰。
這些話我無法解釋給黃海兵,因為我無法解釋我為什麼知道這些,我不是高層領導,也不是歷史學家,更不能說我是穿越來的,答案只能等到21世紀以後才能揭曉了。
“把這些武器,能用的都搬上卡車,要快,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大聲呵斥著那些還在讚歎,還在驚奇計程車兵們”,怏然自己就是一個軍官似的。
用了一下午的時間搬空了三分之一的倉庫的兵器,軍需官奇怪我們從那裡找哪麼多部隊使用這些兵器,那些四聯裝高射機關炮,既可以平射毀壞裝甲,又可以高射當防空炮用,那些為數不多的防空炮更是讓我搜刮一空,而那些精緻的M21等的美國狙擊步槍,更是我一定要要的東西。
當坐在由美國人改造的卡車裝甲車裡,我的莫名興奮更是達到了極點。這些簡直就是80年代的“悍馬”呀!
厚厚的側面鋼板,就像裝甲車的裝甲一樣,車頂上的MH2。50重機槍,以及那些恐怖的加特林航空機槍,每分鐘射速6000發,那隻部隊能頂住這樣的火力?再說這些卡車的用途還因任務而多種多樣,有可以運輸的相當與步兵戰車,可以進行火力支援的裝甲車,有裝滿輪胎和汽油可以進行戰場維護保養的,這就是讓我組成一隻機械化裝甲突擊部隊,必要的時候可以用它來進行突圍,突破敵人的封鎖。如果這種部隊裡再加上坦克的話,那就是真正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了。
“我記得最好的那輛車叫‘毀滅前夕’好酷的名字”美軍看來還是從越戰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們又能學到什麼呢?
“長官;按你的吩咐我們已經搬出了我們需要的所有武器彈藥,你看是不是分發給士兵們?”紀煥博出現再我的面前。
“恩,把那些56衝鋒槍彈藥都發給84重炮營計程車兵們,另外多發給他們一些迫擊炮,82無後座力炮,以及炮彈你叫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