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部分

。雖然,她的生命形態會有些差別。

第379章從頭再來

在亞述行星上發生的3月1日戰爭整整持續了兩天,這種詭異的的戰鬥在太空時代幾乎是不可相像的。這個時間倒是和一戰時期的日德蘭大海戰一個德行,就連戰果也類似。日德蘭上,德國人出動了101艘戰艦,英國人則投入了151艘,可損失的所有戰艦不過24艘,才17萬噸,連雙方的零頭都沒夠上。遠遠趕不上二戰時珊瑚海和中途島那種主力艦一片一片的戰沉的慘烈。

出現這個結果原因很簡單,說實話,這就是一場爭奪殖民地的戰爭,所以雙方都沒有拼盡全力的**。這樣一來,執行保守的策略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雙方進攻**不僅完全比不上第一次天地戰爭的時候雙方几乎殺紅眼的戰鬥,就是連一年前那次在第四行星發生的遭遇戰都不如。

雙方艦隊各有兩艘主力艦,在巡洋艦和各種輔助艦隻上的數量差距也不大。這種當面鑼對面鼓的戰鬥如果打成白熱化的話,那麼雙方各損失上百分之五十幾的戰艦一點懸念都沒有,如果有人拼命,那麼戰損高達七成也沒啥問題。就好像在太空圈剛剛**的那一陣兒,北約發動了從月球軌道的兩端攻擊l5的“星門”戰役,雙方兩百多艘戰艦在距離地球四十多萬公里的太空中慘烈廝殺,幾乎拼光了雙方所有的高速驅逐艦和幾乎一半的巡洋艦。當時太空圈的戰艦幾乎是受損後就直接後撤到前線臨時維修衛星上搶修(僅僅是用大塊的鈦合金和裝甲板把彈孔一堵),然後再用最快的速度開出來繼續打。

在那之後,雙方互相執行了十幾年的先軍政治,讓經濟發展大打折扣。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會被上合甩開這麼遠。

但是這次不一樣,六千多光年的距離,還有太空工業一片空白的亞述行星。雙方補充艦隊的能力遠遠沒法和在地球圈比。這一點,d。s。a的內森·科林茨和北約的伯蘭特·拉克里夫都很清楚。

先做好防守,儘量抱住自己的主力作戰力量成了雙方主官共同的打算。

這就涉及到一個功率的分配問題,當你把更多的功率投入到偏轉電場的時候,你的火力,你的重粒子炮的功率就會捉襟見肘。這是物理學規律,誰也不能例外。

所以,雙方在3月1日的戰鬥中,看上去光網漫天,連核彈光牆都出來了,但是損失的總噸位卻都不多,因為連阿爾帕瑪尤級的齊射都沒幾次。

倒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