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不能接受的是,伊朗軍怎麼會敗得那麼慘。迫使伊朗上層趕緊結束這場戰爭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伊朗共產黨的武裝力量正藉助伊阿戰爭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膨脹,德黑蘭高層只得以壯士斷腕的決斷來切斷伊共的物資來源。
※※※
臺北俞府3月11日20:00
發生在伊朗高原的這場搏殺也驚動了萬里之外的臺灣軍方。雖然伊朗、阿富汗和中國都嚴密地封鎖戰場訊息,但是在衛星網路時代可以說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國際輿論都在哄傳這場僅次於海灣戰爭的坦克大戰和空戰,有的軍事家甚至認為坦克戰的激烈程度要超過一面倒的海灣戰爭。當然嚴密注視這場戰爭的臺灣軍方透過購買各方面的情報,瞭解的實情更多,也更感到驚心動魄。
臺灣軍方的靈魂——俞老又在召集他的心腹檢討他們的戰略了。
開場總是林俊彥的報告:“…直到2月9日,伊朗的18萬‘志願軍’還佔領著白山和班迪突厥山脈南北兩側的大片阿富汗領土,扶植的拉多傀儡政府也有5萬多‘革命軍’,在赫拉特這個臨時‘首都’還蠻神氣的。伊朗駐軍的司令官巴尼薩德上將是總參謀長拉斯德上將的好友,他是去年8月接替優素卡勒的,革命衛隊指揮官還是哈米德。巴尼薩德在南線部署了11萬大軍守衛著從赫拉特-阿德拉斯坎-圖拉克-沙赫拉克一線的條形區域,深入阿富汗領土400多公里,他們還得到4萬多拉多政府的由哈扎拉族人組成的國防軍的支援;北線的7萬大軍守衛著古勒蘭-卡拉巴格-庫什卡地區,得到由烏茲別克族和塔吉克族人組成的9千多“國防軍”的支援。伊朗境內的馬什哈德有龐大的支援基地,去年曾被阿中聯軍攻佔,伊朗出動重兵很快收復了,並修建防禦工事加強守衛。
“按理說經過兩伊戰爭的考驗伊朗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國防工業已具相當的規模,可以製造火炮、裝甲車,甚至坦克和近程導彈,那些‘志願軍’的裝備是相當不錯的。有6700萬人口的支援,兵源也不成問題。經過十幾年的磨合國防軍和革命衛隊的協同作戰也有相當的改善。伊朗人還做了件相當驚人的事,精神領袖哈魯納伊一聲令下,居然把80萬伊朗人移民到赫拉特省、古爾省等的佔領區,說是幫助阿富汗的伊斯蘭革命。試圖改善入侵軍的就地後勤條件,而且提高士氣。
“當時也是很轟動的,首先是阿富汗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和嚴重警告,指責這是赤裸裸的侵略。國際輿論也紛紛指責伊朗的種族滅絕行動。那些移民是冬天開始進入佔領區的,儘管可以強佔阿富汗居民丟棄的房屋,但糧食和日用品全部得從國內運進來。更大的問題是他們僅僅佔領條形的平原地帶,兩邊的山地都為阿共人民軍和游擊隊的活動區。據美國的情報,那裡幾乎隔天夜裡都會有一場不大不小的戰鬥,借人民軍名義的中共軍隊都是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殲滅伊朗軍的一個團或幾個營,在武裝直升機群的打擊下,那些伊朗軍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並且必定有幾個村莊的被攻佔,宣佈那些伊朗移民為非法入境者,沒收他們的糧食和生產工具等,平毀他們修建的防禦工事,然後形式上驅逐他們出境。德黑蘭只得再為他們提供物資。移民反而成了入侵軍的包袱。
“中共軍隊這樣零敲碎打在2個月的時間內就搞掉了7萬多伊朗軍…”
在座的都是行家,第八軍團司令許欣海插話道:“中共慣於打殲滅戰,伊朗軍成建制被殲,軍官和武器都損失掉了,各個戰鬥師即使能得到補充,戰鬥力也要大打折扣。”
林俊彥接著道:“革命衛隊和毛拉軍加強各村的武裝聯防,那也無濟於事,讓武裝村民與中共的陸航兵團對陣不是死得更快嗎?伊朗軍到山區的清剿,試圖打通越過白山山脈的通道的努力均慘遭失敗。在冬天裡要維持一支18萬人的入侵軍,當然還得加上拉多傀儡政府的4萬5千國防軍,以及80萬移民的生活,那是容易的嗎?巴尼薩德忙得焦頭爛額,好在他沒有丟失一寸土地,才沒有受到總部的追究。其實那都是王剛的策略,在阿富汗拖住伊朗軍讓更多的部隊得到實戰經驗。
“2月9日凌晨4點半中共發動了總攻,中情局事後匯總估計他們動用的兵力有18萬之多,加上後勤支援人員總數接近40萬之眾。完全出乎伊朗軍的意料,而且一開始就把矛頭指向馬什哈德,同時在阿富汗伊朗駐軍的南北兩線發動佯攻牽制。伊朗的人口和經濟中心在西北地區,馬什哈德是伊朗第三大城市,也是東部最大的城市,人口近180萬是伊朗橫貫鐵路的東部終點。一向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