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5反艦導彈,1座76毫米艦炮。可搭載2架“海王”直升機,首艦2000年5月服役。
“科拉”級小型護衛艦,1350噸,16枚SS——N——25反艦導彈,SA——N——5防空導彈,1門76毫米艦炮,2門30毫米艦炮。搭載1架“獵豹”直升機。首艦1998年8月服役。共建4艘。
小型艦艇:塔蘭圖爾I級:俄國設計,共建了12艘,最後1艘2001年服役。標準排水量385噸,滿載排水量455噸。裝備:SS——N——2D冥河式反艦導彈,SA——N——5“杯盤”艦空導彈;1門76毫米艦炮,2門30毫米艦炮。
超級“德沃拉”巡邏快艇:以色列製造。共買了15艘。
另外購買了6架俄製圖——142海上巡邏機,可搭載最新型的P——10“阿爾法”超音速巡航導彈、英制的“海鷹”反艦導彈和SS——N——25反艦導彈。
薩賴達斯上將認為以如此實力,印度早已躋身世界第三的海軍大國。在他看來俄國和英國可並列世界第二,前者實力強大,後者實戰經驗豐富。印度則是既有世界第二的航母叢集,又2次同巴基斯坦進行過大規模海戰。稱霸印度洋是不成問題的,現在已經把控制海洋的觸角延伸到了中國的南海。上將心中也有數,整體的比較起來印度海軍加上海軍航空兵是不及中國的,中國的核動力航母,東方級導驅、海衛級導彈護衛艦,更要命的是至少有10艘的核潛艇,那些都不是好惹的,中國的空軍更不是印度能望其項背的。不過中國海軍有一大批敵人要應付,怎麼能集中到印度洋來同他較量呢?
其實印度的經濟實力並不足以支援昂貴的海軍經費,去年底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立即波及了印度。去年對印度海軍來說是流年不利,印巴戰爭和中印邊境戰爭花費了鉅額的外匯,掏空了國庫,結果大敗虧輸,連海軍也搭進了一批優秀的“海鷂”戰機的飛行員。更令薩賴達斯痛心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剛有了點眉目的那艘6700噸級的,可垂直髮射巡航導彈的核潛艇,本想2008年服役的,可是到去年又被拖上船臺整修,結果遭中國的空軍的“915”外科手術式打擊化為了灰燼。其中的195兆瓦的反應堆可是印度科技精英們的心血結晶啊,原來海軍指望一旦成功地運轉後,將用它來裝備第二艘航空母艦的。印度海軍高層對中國擁有2艘核動力攻擊航母始終耿耿於懷。現在,不但反應堆,連研究人員、資料和研究裝置都成了灰燼。
經濟的拮据自然影響了海軍的發展,第6艘德里級戰艦、第2艘自制的航空母艦、從俄國引進蘇——33重型艦載機都被迫無限期推遲了。為了準備這場海戰,印度耗盡了最後的一點外匯儲備,還幸虧得到了美國、俄國、英法、日本的支援。印度為了重振大國地位,只能瞄準中國的弱點――遠洋海軍發起挑戰。
其實印度的這點力量關起門來,在印度洋稱霸還是可以的。可是用來挑戰世界上公認的海上自由航運的規則、向中國人民挑釁還是遠遠不夠的,也是力不從心的。僅僅為了炫耀武力,把“阿魯納恰爾邦”號導彈護衛艦和2艘“塔蘭圖爾I”級護衛艇部署在南中國海,只是激怒了中國軍方的高層。
印度政府批准了“海象行動”計劃,中印兩國的海軍會在印度洋上碰撞嗎?
第七節 穿雲破霧鎮惡浪
中國僅僅要收復自己的固有領土-臺灣島,統一自己的國家,竟然遭到了如此的圍攻,難怪後世的歷史學家一致評定,中國是世界強國崛起史上最艱苦的國家。王剛率領中國人民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迎接這一來自海上的挑戰,不過絕對不是堵漏洞式的被動應對。令美國的各類資深專家大跌眼鏡。
很多研究戰略的專家認為大多數戰爭的勝敗,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決定了,戰前的準備確實能決定戰爭的程序。美國人打壓中國的戰略實在是太明顯了,對戰略的部署美國並不刻意隱瞞,其意圖也是威懾。王剛在對付印度、越南這些小霸的時候,從來沒有忘記它們背後的黑手-美國。一般來說,只要對手明確,應付起來應該是容易的,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不過那是指對手實力相當時的抗爭。但是中美的海上較量絕對不是同一個檔次的對手的對決。雙方的實力相差實在太懸殊了!
美國海軍的強大並不僅是其航母叢集,儘管那已經是夠可怕的了,而且是這些叢集有分佈於世界上三大洋的龐大基地網的支援。還有太空的偵察衛星、“曙光女神”偵察機、遍佈世界的間諜網等的情報支援;還有佔優勢的電子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