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爾斯泰

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蘇士潛

道德·修養

大凡成才者,一要立志,二要有德行。因為,沒有德行,再偉大的志向也難以實現。所以,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時,切不可忘記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

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兒時對這些概念可能理解不深,但一經父母解釋,他們便很快明白,等孩子一旦憎惡這些現象時,則說明孩子真正領會了父母的心境。

如果你的孩子能處處“細行律身”,總為別人著想,這就說明你的教導有了成績。

你這樣做,不配做我的兒子

——子發老母教子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秦相戰。楚宣王派他的大將軍子髮帶兵作戰,不料前線斷了糧草,子發派使者向楚宣王告急。使者拜見完楚宣王,順路趕到子發家中,去探望他的老母。

子發的老母看到使者趕來,甚為高興,親切地問道:

“兵士們都很好嗎?”

“很好。”

“供給怎樣?”

“軍隊裡還有些豆子,大家只能一粒一粒分著吃。”

“你們將軍身體好嗎?”

使者說:“將軍每頓都能吃上肉食和米飯,身體很好。”子發的母親聽了這話,猶如一隻蒼蠅飛進肚裡,心裡亂糟起來。

不久,子發率兵浴血奮戰,打敗了秦軍。

當他回來拜見老母時,卻見大門關得緊緊的,不準進去。後經人勸說,母親才將大門開了一條縫。她生氣地對著門外的兒子說:

“你聽說越王勾踐伐吳的事了嗎?有人獻給越王一罐酒,越王就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讓士兵們一起飲下游的水。雖然大家都沒有嚐到酒味,可每個人的戰鬥力卻提高了五倍。過了幾天,又有人獻給越王一口袋乾糧,越王又把它分給士兵們吃。雖然大家都沒有能吃飽,每個人的戰鬥力卻又提高了十倍。現在,你做了將軍,糧食不夠,士兵們只能分一點豆粒吃,你自己卻早晚都吃肉食米飯,這是什麼道理?你使士兵陷於死地,而自己卻在上面享樂。這樣的將軍,雖然打了勝仗,也是偶然的,並不是你的功勞。你這樣做,還算是我的兒子嗎?你不要進我的家門了。”說完,咣的一聲又把門關上了。

子發聽了母親的教誨,很受觸動。他趕緊回話:“孩子知罪,決心改過。”這時,母親才答應讓他回到家中。

統兵而不知愛兵,即百戰百勝,也是罪孽。

——曾國藩

將不知兵,以其國與敵也;兵不知將,以其將以敵也。

——朱德

主將常察士卒飢、飽、勞、逸之情,使之依如父母,則和氣生。氣和則心齊,兵雖百萬,指呼如一人。

——戚繼光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機會。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一視同仁,正是他的賢明之處

——楊溥教子不慕權貴

楊溥(1372…1446)是明朝有名的政治家。他以有雅操、質直廉靜出名,很受人敬仰。特別是他教育兒子不慕權貴的事,更為後人稱道。

明宣宗時,楊溥在朝廷任宰輔。

一天,他的兒子從家鄉來京城看望他。他問兒子:“你從家鄉到京城,一路上可曾聽說哪個令守賢明?”

兒子答道:“我經過江陵來到這裡,看見江陵的縣令範理就很不賢明。”

楊溥又問:“江陵的縣令怎麼不賢明?”

兒子氣沖沖地說:“我是堂堂宰輔的兒子,可他對我的招待實在太簡慢了。”

楊溥又問:“怎麼個簡慢法?”

兒子把情況詳細說了一遍,然後道:“我遇到過好多縣令,人家對我都是十分慕雅,可他……”

楊溥聽後,心想:不少身居要位的人,常常以下級能否對自己殷勤趨奉,決定對他們的親疏,並憑藉這些吹捧來增長自己的威風。他們的子弟,往往藉助父兄的勢力到處為非作歹、橫行霸道,而他們卻喜歡聽信這些子弟的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耳目。這樣怎麼能治理國家,為百姓做事呢?於是,他對兒子的錯誤思想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他說:“江陵縣令把宰輔的兒子視為一般百姓的兒子,這正是他的賢明之處,你怎麼能責怪他呢?我看,問題還是你的心思不正。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