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位家長,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孩子的來信做母親的每一封都要拆開來看,她覺得有這個權力。家裡的電話有分機,兒子在那邊接電話,她在這邊還要用分機聽一下,使孩子產生很大的逆反情緒。我還認識一位大學生,他的父母長期從事外交工作,他從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恰恰是這個孩子對父母特別認同,他為父母感到驕傲。所以,並不是父母成天把孩子拴在身邊,孩子就一定能愛自己,理解自己。
剛才講到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原因,指的是家長的做法。家長之所以這樣做,還有更深刻的原因。他為什麼會有這些對孩子不良的教育方式呢?
第一,許多家長並不懂得,一個人成功之外還需要健康。這個觀念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明確的,總覺得孩子學習好,能考上什麼學校就完了。他們不知道,健康問題是孩子終生的一個重大問題。
第二,不懂得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樣一個綜合的結果。以為孩子長得壯,不發燒不拉肚子就完了。他不知道心理健康是個關鍵性的問題,對此一定要重視。
第三,不瞭解子女的思想。很多報刊做過調查,其中一份調查結果表明,有76%的青少年認為父母不瞭解自己。還有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居然有90%的子女對父母不滿。這說明什麼?說明家長對子女並不瞭解,這是造成對子女教育錯誤傾向的第三個原因。
第四,他們不知道把孩子摟在懷裡喂著飯、溺愛著是有害的,許多家長從來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他一直這樣做。
第五,很重要的一點,父母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要警惕,就是說自己的人生萎縮了,對自己人生的前景、未來的生活沒有追求了,把期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以為孩子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一份安慰。這種思想要不得。
要改變這個觀念。所謂收縮自己的生活,收縮自己的人生,認為自己大局已定,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麼作為了,只有一個期望──把孩子造就好。這樣做的結果不但犧牲了自己,而且也對孩子不利。
根據我的觀察,現在比較好的孩子大都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家長們自己的生活比較成功,同時他們對孩子不是太溺愛,但給予適當的正確指導,這是最好的。所以希望家長們一定不要萎縮、收縮自己的人生。
第六,不僅是父母自己人生的萎縮,還有他們精神生活、感情生活的萎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人生中精神比較空洞、空虛,或者愛的感情不夠──這個愛是多方面的愛,包括夫妻感情比較平淡,這方面得不到滿足,所以把所有的愛、包括精神上的空虛都寄託在對孩子的照顧上。可以這樣說,她在管理孩子的時候,其實還不是說孩子需要這樣,是她自己需要這樣。
因為你沒什麼事情幹,只有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才有幸福感。因為你沒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愛情來豐富自己,你只好用對孩子的愛來豐富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使家長們失去對孩子未來成長的理性判斷。對孩子的溺愛、無微不至,與孩子緊緊地拴在一起,由此產生各種病態的情結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對孩子的學習和消費,許多家長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心理是家長的虛榮。他並不是為了孩子好而去買這買那,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別人家孩子有,他也要有。很多家庭買了鋼琴,只是個擺設,可是他寧肯犧牲其他的生活需要來購買這些東西。這是一種攀比,這樣做的結果並不一定對孩子有好處。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原因。
美國一位著名的喜劇演員說過,他從學校畢業的時候,爸爸給了他一枚硬幣,說你去買一份報紙,從第一頁一直讀到最後一頁,把廣告都讀完,然後你根據這張報紙上的廣告去找一份工作。這位演員說,他終生感謝父親對他的這個安排。我們現在千萬不要因為做家長的虛榮,在這種攀比中對孩子產生不好的腐蝕作用。
第八,我們的這一代家長可能各有自己人生的坎坷,甚至自己在青少年時代學都沒有上完,同時大多沒有經歷過高物質消費,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我沒有上過大學,我沒有很好地享受過,但是我的孩子有了這些條件,這表明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這一切深刻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文化上的原因,使得家長不知不覺地、互相攀比地以對孩子有害的溺愛的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結果對孩子並不利。
希望家長們能夠對孩子採取民主的態度,在物質生活方面把我們的溺愛去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對他們的自主意識給予尊重。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