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本就是從機關轉過來的。而高校自身也有行政級別,有的是副部級,有的是正廳級。從市場經濟發展來看,我認為高校是不應該有行政級別的,因為行政級別對學術的尊嚴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個別校長有良心,有上進心,有很強的責任感,他也許並不把行政級別當一回事,而把大學真正當作大學來經營。但是更多的校長會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服從於政府的官員,他們獨立辦學的意識、辦學的能力水平就多少會受到影響。

原因11:教授,被行政等級化

把教授分成若干等級,這是很糟糕的事。這樣就使得一部分教授擁有很高的權力,很大的權力。

關於等級制度的教育,在我國可以說是從小抓起。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就開始戴袖標,一道槓是小隊長,二道槓是中隊長,沒有袖標的,就是普通群眾。等學生上了三年級,還會推舉出大隊長。

這種做法,據說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也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管理,還有助於培養事業的接班人。而事實是,當“幹部”有更多與老師接觸的機會,可以在各種評價中獲得加分,還可以指揮、管教幾個“群眾”。這些,分明加深了學生對等級的認識,加重了對權力的嚮往,在幼小的心靈裡,樹立起不平等、等級以及追求權力的意識。

有這樣深厚的教育傳統,想打破等級觀念,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很多時候,這已經成為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

大學校園,也是這種習慣思維和習慣行為的領地。

大學的教授,在學術面前,顯然是不平等的。院士、校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一般由擔任校、院級領導的教授出任)、學術委員會成員(一般由學科帶頭人出任)、博導、教授,他們在學術上的發言權,有著天壤之別,院士與權威往往能一言九鼎,普通教授,則只有唯唯諾諾的份。學術的等級制度,披著尊重知識的外衣,用貌似合法的程式,阻礙著知識的創造。

學術民主和學術自由,在等級制度下,無異於痴人說夢。

對話觀點:

我從來不主張在作為高階職稱的教授群體裡面再繼續分所謂的三六九等。

任何一個專家成為教授了,可以算是高階,但是不能標榜自己是最高階。

第28節:院士制度不滿意

中國現在的學術問題,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處在所謂中國學術最高層的院士制度所引發的。

對話人:顧海兵

熊丙奇為了維護學術尊嚴,有的高校出臺了一些檔案,而主要精神是要求教授自律,可這些自律檔案對教授難以起到規範作用。你覺得在當前的辦學體制下,受整個社會氛圍影響,大學的學術尊嚴走向會是怎樣的?

顧海兵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覺得有些是完全可以做的,但是現在還沒有做起來。比如評職稱,評優,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程式?我認為應該把教授會的權威突出出來,而現在實際上集權色彩比較重,往往是在院系討論之後,上報到學校,由學校的學術委員會決定。而學校的學術委員會其實是由多學科組成的,往往他們對於要審批的物件並不很瞭解,也就是說,瞭解情況的教授發言權有限,而不瞭解情況的一些機構的權力卻偏大。

熊丙奇在當前情況下,教授會在考慮學術問題時,也可能會受很多非學術因素的影響。

顧海兵我們不能說教授會能包治百病,在教授會里面,可能少數人的意見更重要,但是我們必須有一個學術標準,比如我們要評誰是教授,總得透過教授會來評定。把教授分成若干等級,這是很糟糕的事。現在在我們的教授隊伍裡,有些教授是所謂的學術委員會成員,有些教授不是,這樣就使得一部分教授擁有很高的權力,很大的權力,因為他是學術委員會的。而學術委員會的產生本身又需要民主,但是我們做得不夠,這樣就導致有些教授幾乎做了幾十年的評審專業戶。

熊丙奇我們的院士在學術界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的地位比那些經常投票的教授還要高。你以前談到我國的院士制度,對此提出過強烈的批評。

顧海兵我從來不主張在作為高階職稱的教授群體裡面再繼續分所謂的三六九等,比如說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士,現在又形成了所謂的三個臺階,而且院士幾乎變成了一個走向神壇的人物,被神化了,好像代表最高的科學技術權威。顯然,當選院士是最高的科學技術榮譽,問題在於科學技術本身在不斷地發展,你今天是最高,但明天是最高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