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面來,聽到北佬孫這句話,拍手稱讚道:“我說老孫啊,一直聽說你們老家廣東潮汕是粵菜的正宗,有時間回去,也給我們露一手,怎麼樣!”

“這個,當然是沒問題的啦。”北佬孫回道,“我跟你們說,我們廣東菜,最拿手的就是,基本什麼都能吃的,像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只要是我們能看到捉到挖到的,都可以拿來當菜吃。”

“不信!”

王館長雖然離開東北多年,依舊是直爽回應道。

“我介麼跟你們說吧,除了板凳長腳不能吃,棺材生黴不能吃,還真就沒有我們不敢吃的東西。”

“這我倒聽過。”

久居黔中,張如鐵自然是聽說過廣東人是什麼都敢吃,什麼都能吃的主。

“知道吧,我們廣東菜有一道很有意思的生吃做法,三叫,聽說過吧!”

王館長搖搖頭,他這些年雖然廣東去了不少趟,倒還真沒聽過被北佬孫稱為三叫的東西為何物。

“這個所謂的三叫啊,其實就是白鼠的一種生吃方法。其實~”

“等會兒,等會兒。”王館長聽到一個白鼠,又聽到一句生吃,立馬胃中已是翻江倒海襲來。

“你聽我把話說完啊,三叫,就是剛出生的小老鼠(活的)一盤,調料一盤。食用者用筷子夾住活老鼠,老鼠會“吱兒“的叫一聲,(這是第一吱兒),收到調料裡時,鼠又會“吱兒“一聲,(這是第二吱兒),當放入食用者口中時,鼠發出最後一“吱兒“(共三吱兒),這就是歷史流傳久遠的一道名菜了。”

“靠,你這也能被稱為名菜,別打大家嚇的不敢吃東西。”

“就是,就是,我勸你打住,怪不得這些年你老勸我這也吃,那也吃,原來你這傢伙是什麼都敢吃的呀。”

王館長這時已經重新打量起眼前這位老夥計來,在他東北一鍋煮外加鍋包肉辣白菜的食譜裡,突然來了這麼個東西,真讓他有點吃不消。

“你們這些人呀,就是有偏見了不是,還口口聲聲說對中國文化有多麼厚多麼厚的研究,連這最出名的三叫都不知道。告訴你們,這三叫在唐代就有記載過的。”

“是嗎?”

王館長跟張如鐵兩人這時也有一些臉紅起來,北佬孫說的不無道理,對於傳統飲食的歷史,以及一些所謂的八大菜系,兩人倒真沒好好研究過。

“我跟你們講啊,歷史上,這三叫又俗稱‘三吱兒’,此物最早見於唐代的記載,據張��凍�百菰亍肪磯�竊兀骸傲肽鑲裁窈夢�圻螅�詞筇ノ此病⑼ㄉ沓噯湔擼�侵�悅郟�ぶ�凵希�苦慷�小R澤縲�。�е��筮笞魃��試幻圻蟆!�

大概的意思是說:嶺南的獠民(少數民族)喜歡吃“蜜唧”,就是把還沒睜開眼、全身通紅的幼鼠,喂以蜂蜜,擺在筵席上釘住,鼠崽蠕動爬行。用筷子夾起一咬,鼠崽唧唧叫喚,所以叫作蜜唧。

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裡有一篇《嚴助廟》,述及眾多祭祀貢品時,歸於“非理”類的有“雲南蜜唧、峨眉雪蛆”(卷四)。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鼠”條載:“惠州獠民取初生閉目未有毛者,以蜜養之,用獻親貴。挾而食之,聲猶唧唧,謂之蜜唧。”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記載:“粵餚有所謂蜜唧燒烤者,鼠也。豢鼠生子,白毛長分許,浸蜜中。食時,主人斟酒,侍者分送,入口之際,尚唧唧作聲。然非上賓,無此盛設也。其大者如貓,則幹之以為脯。”

北佬孫這時引經論典,一副文縐樣擺出來,讓倆人聽的是目瞪口呆,如果不是親耳聽到他說出這些有理有據的古籍經典出來,他們還真以為是北佬孫胡編的。

不過這樣一來,被北佬孫說的極其噁心厭惡的三叫菜,也不再是剛才那般令人作惡了,不過倆人依舊是不吭聲,只是希望以後跟北佬孫在一起的時候,一定儘量少跟他談吃的。估計一聊起來,再好的食慾,估計又要重新定位人生觀跟價值觀了。

“嗯,不錯,是不錯。”張如鐵這時終於開口了,“咱們站這閒聊了這一會兒,那些火勢都快燒過了,也別聊吃的了,看看伏虎陣有沒有真的被破掉。”

張如鐵始終覺得光憑一場大火,以及剛剛引爆的那一連串流煙跟亂箭,肯定不是素有盛名的伏虎陣,想想專門為王侯將相鎮陰宅的一道陣勢,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呢。

“也好!”

王館長對張如鐵豎了一道大拇指,顯然是因為張如鐵及時調轉話題很感激,真讓北佬孫那牲口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