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2部分

比如各種輔助裝置,夜視儀,遠視儀,小範圍偵察儀,以及單兵通訊儀……種種輔助配件沒有直接加成戰甲的戰鬥力,卻大大加強了使用者的生存能力,一甲多用,是這個時代異能戰甲的功能體現。

當然,作為戰爭利器,在戰鬥力方面,異能戰甲的表現更突出。

在異能戰甲問世之初,界內便有定論,輕便的異能戰甲對使用者身體的提升極限是五倍力量、速度。三到五倍,是最合理的中間值。

不是不能提升的更多,而是人的反應神經達不到更高的要求。即便有這樣的怪胎,超五倍提升的異能戰甲,耗能更多,部件磨損更快。除非用更高一級的供能核心,更先進的原材料,比如B級戰甲用*級核供能裝置,用*級戰甲的製作材料。

如此以來,提供超出五倍以上加成的異能戰甲,它的製作成本太高。零敲碎打地算下來,一件這樣的B級戰甲甚至比*級戰甲的成本還高出一截。

在速度、力量加成三至五倍的業內潛規則不變的情況下,增強異能戰甲的作戰能力,只能從武器入手。最初的異能戰甲是沒有武器掛裝的,使用者多精通空手作戰技巧。

這個時代的異能戰甲,儘管體形輕薄,掛裝的武器,冷兵器,熱兵器,一樣不少。就像李洋身上的這件‘鬥士’三型B級異能戰甲,它同時裝備有冷熱兵器。

冷兵器是一對鋸刀,分長短兩把。它們的外形與舊時代的軍刀很像,都是直刀,只在刀頭上略有彎曲。雙開刃,正面刀刃除去刀尖一小段是鋒利的刃,其它部位均為鋸齒的波浪形,像鯊魚的牙。

刀背面是平滑的刃,刀面上有雙開的血槽,刀柄刀顎的設計保持簡約風格,非常樸實。短刀刀刃三十公分,長刀刀刃八十公分,刀柄的設計長刀是短刀的一倍,雙手握著也很舒服。

熱兵器自帶兩件,一把手槍,掛在左大腿上,一把重機槍組裝在右臂上。

手槍作為近身武器,這把很變態。有效射程一百二十米,比一般手槍強那麼一點,最誇和的是它的口徑,20毫米,這可不是手槍該有的啊。

架在裝甲車和吉普車上的機炮,也才20毫米口徑,這把手槍的威力可想而知。口徑大,意味著威力大,裝彈量十二發,槍長二十二厘米,彈夾採用雙排彈倉設計,使得這把‘手炮’外表不那麼臃腫。

重機槍本不應該裝配到異能戰甲上,但是,為了達到火力需求,不得不配。

一般的重機槍,體積大,重量沉,再加上子彈箱,拿著非常不方便。輕質的異能戰甲配上大塊頭重機槍,怎麼看怎麼彆扭。為了找到適合異能戰甲的重機槍,精巧的摺疊式槍械出現了。

重槍機掛裝在右臂,在不用的時候,基本上看不出手臂上多出來的一些金屬掛件,跟重機槍有任何關係。彈倉載彈量三百發,掛在右肩靠後的位置,附帶自動裝填,槍身被分成三塊部件,一部分與彈倉在一塊,一部分在右前胸,最大的一塊在右臂上。

這三部分不用時分開,由於設計精巧,材料特殊,不會影響到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和身體平衡。使用時只需意念一動,槍的三部分會在兩秒內組合完畢。

這把重機槍口徑還不如手槍,只有12。5毫米,不過配的是穿甲彈。它能在半分鐘內把三百發子彈全打出去,也可像步槍一般點射,射速可調節,有五檔。在戰甲附帶功能的協調下,它甚至可以作為狙擊槍使用。

重機槍施行遠端火力壓制,手槍近程防身,解決百米之內的任何目標。

在亞音速的奔跑中,李洋左手取出位於左大腿外側的手槍,在與兩枚導彈交錯的幾十米距離內,開槍,命中。導彈炸開時,他已在兩百米開外,與機甲接觸上。

‘荒狼’只有這一次遠端攻擊的機會,一對導彈沒打中,李洋已近在眼前。‘凌武’左手舉起掛在背上的大盾,右手抽出斜插在背後的大劍,擺出防禦反擊的架式,動作標準如教科書一般,基本功底很是紮實。

盾是十米高六米寬的塔盾,被機甲手臂上的巨力輕鬆拿起;劍是七米長的寬刃斬馬劍,劍頭平滑,刃部寬大,利於劈斬。在核動能的強力推動下,機甲把盾支在身前,如一堵牆防死李洋前衝的方位,大劍高舉過頭,直直地朝李洋劈來。

機甲的動作簡單卻有效,李洋衝到近前,見盾擋在進路上,只得轉向,斬馬劍倒不用擔心,亞音速的身法躲過去不難。

一身黑色戰甲,晃出一片殘影,李洋讓開巨盾,朝機甲左側迂迴。如此以來,即讓開了盾,又避開了劍,等繞到機甲身後,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