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走科舉的路子,孔尚瑾心中也是沒底,別以為隨隨便便什麼現代人穿越過來,就能成為狀元探花什麼的,真以為古代人都是傻子呢。
科舉規矩嚴謹,明朝雖然不盛行八股文,主要只看策論,但策論裡頭的條條例例可多著呢。
孔尚瑾是那種確定了方向就會朝著一個地方使勁的人,剛開始識字之後,她更加愛看那些風俗民情的地方誌或者有趣的雜學,如今卻一門心思奔著科舉去了。永寧候也察覺出來,這一日進來,便忍不住問道:“瑾兒,這些天你在看什麼?”
雖然永寧候府守孝,但李夫子卻還是在,上午的時候,孔尚瑾一般還得去學堂,不過現在她的課程基本已經趕上孔青珏了,倒是孔青琮幾人還在後頭晃盪著。在下課的時候,孔尚瑾還會到永寧候的書房翻書看,聽見這話,便笑著說道:“母親,瑾兒在看大學。”
如今李夫子還在教導論語,永寧候聽了倒是也不驚訝,只是皺眉問道:“你看得懂嗎?”
孔尚瑾卻笑著說道:“讀書萬遍其義自現,瑾兒不過是課餘時候,多看一些罷了。”
也得感謝她兩輩子的記憶以及上輩子閒暇時候沒少看百家講壇,一些生僻的典故,也可以記下來明日再問李夫子,否則還真的看不下去。
永寧候卻不知道孔尚瑾這是逼著自己用心,頗為欣慰的笑了笑,又想到李夫子的才學啟蒙倒是夠了,但別的卻稍差一層。她自己走的不是科舉的路子,卻知道老師的重要性,看了眼聰慧沉靜的小女兒,便又問道:“瑾兒將來想做什麼?”
孔尚瑾眨巴了下眼睛,猛地想到,再過不久他們就能出孝期了,等出了孝,自然能夠出門走動,孔青珏其實早就出了孝期,已經蒙蔭進了國子監,按照規矩,永寧候府也只有一個名額,當然,永寧候若是樂意的話,將自家的子弟都送進去也不是難事兒,只是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順。
孔尚瑾一下子反應過來,索性大大方方的說道:“瑾兒想要考科舉,將來能夠一朝中第,光耀門楣。”
永寧候聽了倒是並不驚訝,猶豫了一下說道:“你想要進國子監嗎?”
孔尚瑾卻搖了搖頭,國子監雖然說是全國最好的書院,但其實大部分人都屬於勳貴世家蒙蔭進去的,老師雖然好,可對這群人卻並不用心。當然,也有部分人是一次次考選上來,一般在國子監內,這兩方人馬是井水不犯河水。
孔尚瑾深刻覺得,國子監這般複雜的環境,並不適合自己進去安安穩穩的讀書:“瑾兒想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
這是孔尚瑾第一次對永寧候提出請求,小孩的眼睛帶著清澈的渴望,永寧候原本就不打算拒絕,看著她這幅模樣,當下大笑起來:“好好好,有志氣,為娘一定會為你找到一位真正的大家來做老師。”
☆、拜師
孝期不方便出門,更加不能上門做客,拜師這樣重要的事情,永寧候固然心急,也得等到出了孝期不可。不過幸好孝期已經過去大半,再有一月就全部過去,她們穩穩的走了九十九步,也不差這一步。
雖說不能立刻上門拜師,但永寧候私下卻開始打點起來,拜師與一般的求學不同,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在這個時候與母女關係也相差無幾,若是入錯了門,不但沒有任何的臂助,將來還會成為掣肘,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朝堂之上,天不怕地不怕的言官,一般也不敢直接彈劾自己的老師。
永寧候看中的這個人姓程,名程慶山,是如今景帝上位登基時候的太女太傅,擁有帝師之稱。程慶山是當代大儒,當年在翰林院盤踞多年,由他當考官的科舉就不少,如今朝堂上一半的官員,對著這位老大人也得喊一聲程先生。
程慶山在士林清流之中的勢力可見一斑,偏偏她還是個知道進退的,在景帝登基之後,眼看著新帝一步步掌握政權,自己便上書告老還鄉。景帝強留不受,程慶山卻屢次以年老體衰之由再三上書,最後景帝才應允下來。
程慶山雖然已經退出朝堂,但在士林中的影響卻並不弱,而這些年來專心著書,更是贏得了天下學子的愛戴。景帝對這位老師也是尊敬有加,別管暗地裡怎麼想,反正明面上賞賜不斷,君臣師生相得,也是明朝的一樁美談。
永寧候思慮再三,覺得程慶山如今的位置,實在是再安全不過,只要她不是自己作死去摻和那些皇女們的爭奪,即使下一任皇帝上位,也不會對這位帝師出手,畢竟這位已經遠離朝廷,在民間又備受稱譽,無故動手只會讓人覺得皇帝心胸狹隘。
再有一個,程慶山雖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