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部分

徐庶稍一思忖,自荊州目前之實力開始說起,穿插著他對曹操和劉備等各方勢力的分析,以及荊州軍的現狀等方面,洋洋灑灑而又資料詳實,令人不得不歎服。

比如荊州軍新老士卒的比例、訓練程度、裝備情況,軍械製造等等這些東西劉琮即便有公文可查,卻很難了解到這麼具體和詳細,對於徐庶而言,這卻不是問題。他甚至知道每個士卒在野外行軍時,每日所需消耗的軍糧,用徐庶的話來說,五千精銳士卒便需用到兩千輔兵。

荊州軍能夠在各種複雜的地形條件下進行作戰,這是經歷過戰爭的考驗的,也說明劉琮所施行的組織編制,並未脫離這個時代,同時又達到了一個很高明的程度。龐大的保障軍需供給的輜重部隊同時需要一套效能極高的作戰參謀機構和後勤供應系統,才能夠發揮荊州軍那強大到恐怖的戰鬥威力。

對此徐庶深有體會,雖然看起來現在劉琮擁有廣袤的土地,人口眾多,兵強馬壯,但如果貿然投入到以消滅曹操為目的的戰爭中,很顯然還有許多準備工作未能完成。更不用說在當前的形勢下,坐看曹操與劉備相爭,埋頭髮展荊、益、揚、交等地才是最好的選擇。

蒯越等人難道就完全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嗎?在劉琮看來,這是絕不可能的。那麼蒯越提出這個問題,又是為了什麼呢?

無外乎利益罷了。雖然看起來他們所要求的目的和劉琮的目的並無二致,區別只是對時機的把握而已,但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實際上此次吞併益州,對荊州的世家大族也好,寒門精英也罷,獲得的利益就目前而言微乎其微,除了跟隨劉琮出征的將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益州本地的官員都擠破頭等著撈個實缺,豈有荊州人去益州做官的道理?即便是在益州大力推行新政,原先還稍有牴觸的官員在看到因反抗或懈怠丟官解職的同僚之後,立即變成了新政的急先鋒。

至於鹽鐵之利,更是被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牢牢把持著,劉琮相信,若是荊州大族敢於虎口奪食,雙方肯定會殺個你死我活。

那麼目光轉向外部,就成了大家的一致選擇。對此劉琮自然是樂見其成的,只是由於時機的問題,他還必須先安撫好大夥兒的情緒。

以荊州軍目前的實力,能否與曹操進行大決戰?在劉琮看來絕對可以的,而且勝算也不低,但那只是單純的兵力對比,事實上劉琮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哪怕看上去並不明顯,但若是任其發展,就很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歡樂的氣氛漸漸消散了,很多人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們不是不相信徐庶所言,只是覺得劉琮有些太過謹慎,這並不能說明他們目光短淺,畢竟出於各自的地位,對於全域性的認識和了解,遠不如劉琮深刻罷了。或許在某一方面,他們對自己所掌握的情況瞭如指掌,但戰爭不僅僅是軍隊中的將士廝殺,也不僅僅是攻城掠地,還必須考慮到許多他們絕不會想到的問題。

不過攻取益州,對於荊州的各個階層來說並非沒有好處,只是這種好處還需要時間來體現罷了。

劉琮很清楚的知道,即便是在這個時代,無條件的忠誠也是非常少見的,沒有好處誰跟著你混呢?雖然劉琮一聲令下,即便是刀山火海,也會有人眉頭都不皺的向前衝殺,但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他所要做的,是讓追隨自己的人們看到希望,得到利益,讓他們的目標和自己的目標緊緊相連。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離分崩離析,眾叛親離也就不遠了。

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之下,地盤的急速擴張,必然會帶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益州士民的訴求其中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有許多與劉琮相對立的部分。就拿賦稅來說,誰願意主動上繳更多呢?對於益州的世家大族也好,寒門百姓也罷,依附程度是和他們所獲取的利益息息相關的。劉琮相信,只要自己敢橫徵暴斂,明天益州就會有人揭竿而起。

放之荊州,亦或如是。

同樣的,荊州新政也不是包治百病、包打天下的靈丹妙藥,劉琮絕不會將全部希望都寄託於此,他始終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第430章 展閱密報思對比

宴席是在天色近黃昏時散去的。經過了席間那場談論,許多人在離去時都顯得有些心事重重,或許在他們看來,劉琮與之前相比,變得有些保守和固步自封了。不過賈詡、法正等人自然不會如此,反倒對於劉琮之前所談及的擔心,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連續不斷的勝利,使得身處後方的官員對形勢作出誤判,實在是件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