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景象。按照黃俊明的說法自己將要因為這些文字而流芳百世,名垂青史。這種喜意可不是說說而已。名利一途少有人免俗,李淳風也是如此,不過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著作和思想能夠流傳後世。像是老子、孔子那樣。對後世造成極大的影響。

“仙長。。。”李淳風剛要說些什麼。卻聽身後傳來腳步聲,硬生生的止住想要說出的話。轉頭向著身後看去。

只見和尚道人手中拿著一封火漆信,直徑奔著黃俊明走了過來。

黃俊明對著和尚道人招了招手,將火漆信接在手裡。又示意和尚道人退下,自己直徑開啟了火漆信。李淳風在這時也隨著和尚道人退了出去。這仙師看信,再怎麼說也要避嫌的。縱使心中有再多的話要說,也要先等上一陣了。

信中的內容並不多。歸結起來的意思就是說,去年大唐豐收,國庫糧食充裕,國家要在各個州郡建立糧倉,以備災時啟用。

這都是從官府的邸報中抄下來的,黃俊明一打眼就看的出來。只是在這份摘抄的邸報下面卻又附著另一行字。各地義倉儲糧均不過半,河南道,河北道義倉不著粒米。

黃俊明看到這裡,皺了皺眉頭,州郡的糧倉多大,黃俊明是知道的。各州各郡的義倉現在連半數都沒有裝滿,當然不是官員剋扣了去。顯然是國家並沒有足以填充滿義倉的糧食。在黃俊明看來,自己牽頭更改了民眾的農具,更改了耕種方式,這糧食的產量應該大大的提升啊,但為什麼這糧倉都沒有裝滿?難道是有環節出了疏漏?

而且這河南道,河北道又是怎麼回事,竟然整整兩個道的倉庫裡一粒糧食都沒有?要知道整個大唐才十個道,十個道中有兩個道的糧倉都是空的,那幾個月之後的大災又要怎麼辦?

黃俊明越想越是納悶,這蝗災的來臨那是必然的,史書上不會再這一點上作假。每逢大災,官府賑濟那是最主要的,要是官府沒糧,就算其他人再救濟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沒準兒還會把救助難民的人的家庭拖垮。黃俊明可沒少聽過這種故事。

大災來臨,官府無力救助災民,地方富戶,開倉助民,到了最後富戶家的糧食也不多了,但飢餓的民眾並不瞭解,反倒會以為富戶只是裝樣子救災來謀求名聲而已,更有些激憤的上門搶糧,到了最後,富戶也變成了貧農。這種故事在災年可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而現在,國家義倉當中準備救災的儲備糧明顯短缺,又有兩個道的“空倉”對於近在眼前的大災,黃俊明還真有些忐忑不安起來。早在去年,黃俊明便以整個道教的名義發表宣告,聲稱當遇到災年的時候,道教會不遺餘力的賑災。那時的黃俊明可沒想到現在的情形會是這樣。

在他眼中,只要農民的糧食多了,國家的糧食也就多了,大災一到,大部分的災民肯定是要受到國家的救濟的,而自己和道教,只是需要在一些糧食和災民稍微不對等的地點幫扶一下就可以了。照現在的情形看,已經將話說出口的道教很有可能與整個官府一樣第一個被頂在賑災前線。

也不是黃俊明捨不得那些糧食,而是道教中所留備賑災的糧食實在不多,畢竟沒有哪個統治者會樂意大批的糧食掌握在某一個他還不能百分百掌握的組織手裡。再加上民眾都知道今年會是個災年,為了保證自己在災年中生存下去,很少有將家中餘糧出售的打算,市面上糧食少,道教又沒有自己的田產。(原本是有的,搞福利待遇的時候送還於民了。)就算不顧官府,也收不上糧食。

再說官府又何嘗不想收糧食,市面上的糧食早就被人採購空了,至於是哪方面採購,除了家財雄厚的世家,也找不出別的人選了。這封火漆信的字數雖少,可卻實讓黃俊明陣陣頭疼。沒糧,大災來臨要是處理不好,對於道教聲望的影響是小,若有人餓死,那就是黃俊明不能接受的了。

“和尚,過來!”黃俊明對著門外喊道。他知道和尚道人一定守在門口。

“仙長。”和尚道人對著黃俊明行了一禮,恭敬地站在一旁。

“和尚,你現在去找彥麟,讓他找人查一下,為什麼河南道,河北道的義倉是空的。記住,不要讓信眾知道這件事。”黃俊明對著和尚道人說道。望著和尚道人推門出去的身影,黃俊明暗自嘀咕,李世民下令天下州郡都建立義倉,又何嘗不是一個安撫民心的舉動呢?在倉庫沒有開啟之前,誰都以為糧倉裡面裝滿了糧食。對於這早就知道的大災,自然底氣十足,不會引發什麼騷亂。到時候好及時從輕災區或者沒有守在的地方向重災區運糧。以解決這場大災。

可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