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方,並將經濟重心向南遷移的時候可是要等到宋代。況且,在唐代的飲食中,咱們所見的大米並不算是主流。這大多數民眾嘴裡吃的主食是粟米,和小麥。也就是咱們說的小米。和麵食。所以。在唐代,適用於水田的稻米和他的耕種方式並不是被太多人關注的。這也造成了江東犁名聲不響的原因。
所以,江東犁就算找尋到了,也不可能照搬照抄。必須要經過改良,將江東犁改良成適用於關中旱地的犁頭之後才能使用。
黃俊明和李世民一番解釋之下,終於讓李世民知道,這江東犁是必須要經過改良之後才能使用的。這讓李世民大感到時間的緊迫。從長安去江南一來一回小半個月,再加上那不定的改良時間,怎麼能讓李世民不急?情急之下的李世民連忙示意黃俊明稍等。並向著正在記錄黃俊明談話的李元亨要來了紙筆,連忙寫了分口諭,蓋上隨身的印信之後。讓隨身前來的侍衛用最快速度,將這口諭傳達出去。
“仙師,還有其他的麼?”李世民忙完了口諭,繼續對著黃俊明問道。這時候,黃俊明想的越多,那明年蝗災便能輕上些許,往來蝗災都是逆來順受的結局,而現在竟然有了提前準備讓人民少受災的辦法。怎麼能不讓李世民急切呢?前人沒能處理的蝗災,在自己這一當政,有了預防和保障。使人民平安度過蝗災。這可是一件名垂青史的大好事!
“說過了莊家,那貧道再說說家禽家畜。”黃俊明見李世民問來,努力回憶起那些曾經在道觀無聊上網的時候看過的穿越小說:“咱們大唐主要的家禽就是雞、鴨、鵝三種。而家畜呢,則是牛、羊、狗三種。其中雞、鴨、鵝在人們的意識中比較浪費糧食,所以家家戶戶養殖雞鴨鵝的並不多。無非是一個借雞生蛋。或者逢年過節宰殺了逞口腹之慾的想法。而牛,在咱們大唐的律法當中是不允許被宰殺的,因為這是農人耕作的必需品。而羊,可以產羊奶,也可以用作肉食。只是養殖羊的家庭太少。而狗呢?幾乎家家都有,卻是為了防範看家只用。所以說咱們大唐現在養殖的家畜侷限性非常大。”
“可是?仙師。這和蝗災有什麼關係呢?”李世民頗為不理解的問道。
黃俊明心道,這李世民也太過急躁了些,自己的話還沒說完,他當然不知道這蝗災和家禽家畜的關係。“陛下勿急,容貧道慢慢說。要知道,雞、鴨、鵝三種家禽,除了吃糧食之外,也是吃蟲子的。而蝗蟲又是什麼?蝗蟲歸根結底不也還是蟲子麼?陛下您可以去這長安城外有家禽的農戶家看一看,那些家禽,吃不吃蝗蟲。既然家禽吃蝗蟲,那麼為什麼不在今年大力養殖家禽呢?待到明年的時候,讓家禽去撲殺蝗蟲,最後蝗蟲被消滅了,雞、鴨、鵝也基本上長的壯了,可以宰殺了。而且雞、鴨、鵝這三種家禽,實際上只需要在冬天喂糧食而已,其他時候的昆蟲草籽什麼的完全夠家禽生活了。所以說花費並不是很大。”
“按照仙師這麼說,那家禽就是用來消滅蝗蟲的武器?如此說來,也是十分的可行。雞鴨鵝這些家禽吃的蝗蟲越多,那蝗災便能減弱不少。不過既然家禽是除蝗蟲的武器,那家畜又是做什麼的?”李世民在黃俊明的敘說下,早就將蝗災看的沒有以前那麼神秘了。既然知道能預防,現在又知道能有解決的方法,哪能坐以待斃,甘心莊稼被蝗蟲毀壞?
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是如此,當人們知道以往對某些東西的畏懼是因為自己並不瞭解。而當自己瞭解後只要有希望,都會努力的去和這災禍什麼的爭上一爭。而這正是希望的力量。
“家畜嘛,牛,狗依然是不能動的。至於羊,由於放養的難度稍大,也不適合推行開來。不過貧道看上了另一種家畜,豕!”黃俊明說起豬的時候,嘴角微微有些牽動,自從來了大唐雖然一直都吃的比較好,可是這豬肉卻是少能見到。再者雖然養豬雖然和蝗災沒有太大幹系,可是秉承著多吃一口菜就少吃一口飯的原則,黃俊明還是將他提了出來。
“豕?”聽了黃俊明的話,李世民微微皺了皺眉頭:“為什麼是豕?”在大唐人的飲食觀念中,並不是說不吃豬肉,畢竟豬,身為五畜之一已經和華夏民族的餐桌密不可分了,但是這古代的豬也是又分別的,古人一般愛吃乳豬,這也是從周禮上研習下來的菜品。
不過由於從古傳下來的思想,養豬的豬圈往往是和廁所聯絡在一起的,而這豬的作用並不是食用,而是積肥供給農家的肥料,所以有了“君子不食圂腴”也就是說君子不能吃養在豬圈裡的豬肉。而不是養在豬圈裡的豬卻是能吃的。不過由於放養的豬和養在豬圈中的豬不好區分,久而久之這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