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既往不咎。方勝,你問下他,他來我們明朝,想去哪裡終老此生,我李嘯給他安排。”
方勝將此話轉述給額弼綸,額弼綸眨著眼睛思考了一番,忽然猛地跪在李嘯面前,急急地說了一段話。
方勝笑著回李嘯道:“額弼綸這廝說他今年才25歲,不想就這般碌碌無為了此殘生,他懇請能在李大人軍中效力,將來若能殺回遼東,定要取了皇太極與豪格的狗頭方解其心頭之恨!”
李嘯大笑,望著跪在地上的額弼綸,冷冷地回道:“你告訴他,想入我軍中,沒這麼容易,誰知道他是不是後金派來的奸細。另外,這段時間讓他跟著方勝你好好學下漢話,他這樣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不配給他專門配個翻譯。”
又是近4000字更新,求推薦票,求收藏。
第一百零三章突如其來
回登州的海路,因是順風而行,李嘯一行人,在第四天凌晨之際,提前1天到達高龍堡附近的海岸。
待所有人員都下船後,李嘯交待水師總頭,讓他率船隊暫且在海岸等候,準備接受已在堡中接受過初步軍事訓練與訴苦洗腦教育的200名輔兵上船,以填補現在新獲得的一號福船戰艦的人員缺額。
另外,李嘯又留給水師300石米糧,以保證水師在接下的三個多月中有充足的食物,然後將那80匹遼東戰馬,餘下的200石糧草,還有船上那30支魯密銃帶下船。
魯密銃,是由明代火器大師趙士楨所研製的新式火器,其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奧斯曼帝國)所進貢的密斯特克重型火繩槍,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趙士楨向魯密國使者朵思麻請教魯密國的火繩槍構造及製作方法,經改進後製成”魯密銃”。
當然,李嘯並不是槍械專家,對魯密銃的瞭解也僅限於此了。之所以他決定帶船上的魯密銃回高龍堡,只因他記得《武備志》中曾對這種槍有句評語:“鳥銃: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李嘯認為,這種魯密銃,應該是以後李嘯軍火銃的重點改進方向。所以他要把這30支魯密銃交給火器總頭趙傑好好研究。另外,原來船上的水手與戰士皆已被黃龍留在旅順城,而李嘯水師中現有的水手與輔兵皆不會使用這樣的魯密銃,繼續留在戰艦上意義也不大。
李嘯一行人,帶著那200石糧草與80匹遼東戰馬,以及990人的流民與匠隊伍,經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