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要點就是利用地勢,在區域性上取得部分優勢。而且。當我們在右翼吃緊的時候,試圖讓我們從博克納姆調集兵力去支援。若是我們這麼做了。那麼他便可以從博克納姆趁虛而入。要是我們從後方調兵上來,那麼也正合維勒魯瓦公爵的意思。後續援兵因為右翼法軍的高歌猛進而把作戰的地點展開在德紹親王,也就是博克納姆的後方,一旦戰鬥在那裡開啟,我們便面臨著無法派遣援兵的困境。換句話說便是,維勒魯瓦公爵之所以進攻右翼便是要孤立博克納姆一段時間。他正好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去突破博克納姆的防守。至於右翼。維勒魯瓦公爵顯然很清楚他那支騎兵的威懾力,要是我真敢在左翼發動猛攻,那麼左翼崩潰的那一刻,便是法軍騎兵擁有了鋪開空間的時刻。而鋪開了的法軍騎兵將會給我們左翼的步兵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要是事態像維勒魯瓦公爵想象得那樣發展,那麼下場便是維勒魯瓦公爵用不到一萬五千人夾擊了我的將近兩萬五千人的部隊,並對我的部隊造成混亂。在混亂的近戰裡面,一路凱歌高奏的法軍會把我那些想撤退又撤不走,想打又打不過的普魯士部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左翼即便擊潰了法軍的步兵,也會因為五千多騎兵的猛攻導致挫敗,要是左翼一退,那麼即便我把騎兵全部派上去,也無法拯救右翼和博克納姆的幾萬步兵,因為屆時,他們遭到的將是三面夾擊。
面對維勒魯瓦公爵的做法,我應對方式很簡單,那便是將計就計。
他想要用大炮降低我在博克納姆計程車氣,我便把較為精銳的普魯士老兵派到德紹親王麾下,用德紹親王和博克納姆吸引住法軍大炮。有德紹親王在,普魯士老兵士氣一直維持在士氣較為高昂的狀態。在左翼,我之所以清楚維勒魯瓦公爵的進攻方式便是在這裡不斷地進行試探。先是派出散兵線,然後是普魯士步兵團的交戰,接著是在射程上的安排,種種跡象表示,維勒魯瓦公爵在左翼佈置的只是一支拖延時間的弱旅。那麼,他想要突破我們的右翼,我也配合地將右翼的普魯士步兵派成新兵弱旅,只不過在後面法軍撕開右翼一個口子的時候,我並沒有像維勒魯瓦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