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部分

威脅法國人的背後交通線和補給線,迫使旺多姆公爵把他們吞進肚子裡的帝國領土拱手相讓,我本人,就不用率一兵一卒,用帝國的新兵跟法軍的虎狼精銳拼個你死我活。而對那16000人兩支軍團援軍的安排,既是增援亞歷山大,又是故佈疑陣,讓馬爾森公爵在一場戰役裡面投入他的全部兵力。因為只有馬爾森公爵自主地投入全部的兵力,亞歷山大這支義大利方面軍才能夠在打敗馬爾森公爵之後,進入到德意志戰區跟我們匯合。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對我來說,在這年頭打仗,最頭痛的不是如何擊敗敵人,而是如何在擊敗敵人之後,大量地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個時代的許多將領打起仗來就像花錢吝嗇的財主一樣,打到一半,他們發現打不過了,那他們就開始撤退了,又因為大炮的存在,追擊的一方如果不想把一場勝利變成得不償失的失敗,面對大炮的阻擊也就只有停下騎兵和步兵的步伐。

這樣的情景就導致了,很多場戰役都是敵我雙方投入了相應數量的兵力,然後在一方撤退以後,贏的那一方也就停止了追擊,等到戰果清點出來,輸的一方並不比贏的那一方損失重多少,也就是說有生力量還在,他們還能夠抵抗。撤退之後,找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貓起來,又是一條好漢,讓打贏了一方只能對著那群“殘兵敗將”乾瞪眼,然後憑白浪費了一場勝利。

所以,為了不讓馬爾森公爵帶著只是少許損傷的軍隊順利地脫出戰場,我讓那支來復槍6000人的小型軍團進行了襲擾而不是故意闖進去讓馬爾森公爵吃掉這支軍隊,雖然馬爾森公爵吃掉了那支援軍後會得意忘形,這時候我們再在背後來個偷襲會成功很多,不過分成小股部隊進行襲擾,讓馬爾森公爵意識到他的對手比想象中要聰明許多,然後讓他自己把腦洞擴大,提心吊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馬爾森公爵的以退為進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我派出的軍隊就在海上,無論他怎麼搜尋,也不可能在沒有船的情況下,把我那一支軍隊從海上找出來。

然後嘛,在選擇撤退,又或者是進攻之間,馬爾森公爵選擇了進攻,因為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馬爾森公爵雖然被困住了,但他接到過的過時情況告訴他,亞歷山大的軍隊比他少,而亞歷山大多次打仗都是靠偷襲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