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著家族的威望來維持著當地的次序,可以說,在經濟上是封建社會,但在制度上,卻是部落氏族制度,是時候調整一下策略了,對王況來說,錯了就是錯了,改回來就是,不用顧及什麼臉面,現在發現錯了,改回來還來得及,如果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所謂臉面,死不悔改,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南詔存不了多少年了,在接下來的年頭裡,南詔會有一個迴光返照的過程,領土先是擴充套件,然後被唐所滅,這也只能怪南詔國主自不量力,覬覦嶺南,所以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到時候南詔一併入大唐版圖後,整個北部灣就會成為大唐的內海,如果再往南開發,那麼到東南亞諸島就會方便快捷得多,也就是說,如果南詔覆沒後,自己再加把勁,勸說李老2再往南去,那麼東南亞諸島的開發速度將會快過建東。
這樣也好,等到將西邊的安息大食打退,再將東南半島搞定,那麼就會對吐蕃和天竺形成三面包抄之勢,小三就沒有了那麼大的發展空間,省得以後天天跳腳,或者,直接將小三分成若干個國家,也不是不可能。
要說王況不想將小三的地盤搞定,那是不可能的,但現實的情況就是,小三和吐蕃隔了個喜瑪拉雅山脈,這是天塹,後世都沒的辦法,唐時就更不可能,可以說,一道政令要從長安傳到印度半島上去,要麼就要如三藏和尚一樣走西邊,要麼就要走東南半島,都是要繞個大彎,路程起碼要huā費一年,還是要在huā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路才有的結果。如此遠的路程,就給控制帶來不便,所以,對小三,王況的想法就是,以吞併為終極目標,以分裂為中期目標,以包抄為近期目標。
等到王況將一封蓋了十萬火急的火籤的信擬好讓林家人換馬不換人的送去建安的時候,常朝也散了,這個常朝,又讓朝中大佬們大大的為王況的大手筆而震撼了一把,如果說王況以前常送功勞的話,那麼這一次,王況可是功勞大放送了,幾乎人人有份,個個退了朝後是喜笑顏開的。
(chā條廣告,移動上看的朋友,如果喜歡本書,就推薦給您的朋友,再投個鮮huā,給個月票吧,謝謝了,您的支援是灰雀的動力呢。)
第四0二章 東瀛設州
第四0二章東瀛設州
這一次,在東瀛問題上,朝中上下怎麼也尋不到建安王家,黃家的影子,東瀛建州,這個是雷打不動的了,整個東瀛分為三個州,以原來的部落地盤為基礎,兩個部落合併成一個縣,東瀛已經打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很快,從福州返回來的訊息是,《討賊詔》到的當日,就又有一隊的船隊,兩艘小樓船各帶十艘的艨艟,兵士一千,還有從福州當地選調的十幾個眼看科舉無望,卻又不甘心從此與仕途無緣的老秀才前往。15
這些老秀才去那裡後,將先代理行使縣令職責,等到朝廷任命的新縣令來了後,他們如果治理得好,在東瀛呆滿四年後,就能得到一個主薄的位置,這可是從九品下的位置,比起那些正常取士出來的還高,雖說是破格簡拔,這一輩子也就在這個品級上了,但總好過到死也是個秀才罷?
至於那些前後一共一千五百名的軍士裡,火長以上的,只要願意留在東瀛四年,到時候也能得個縣尉的位置,朝廷不怕多人留下來,就怕沒人留下來,哪怕所有的火長都留了下來,那也沒事,東瀛縣尉的位置不夠?還有建東呢,更何況,王況明知道高昌明年就要納入大唐版圖了,高昌將設縣,連帶著還有周邊的其他小國,都會設縣,那裡缺口不少。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朝廷這邊商議完,那邊估計整個東瀛也已經打了下來。是以,並沒人去擔心這個問題,五百人只出去二百多就橫掃了半個東瀛,現在是一千多號人,怎麼地也會更輕鬆罷?原來大家對二百多人打下一個地方是不大相信的,但事到如今,不信也是不行了,聽說那一百多萬白銀已經準備發運了,沒人敢拿這個來開朝廷的玩笑,到時候沒這麼多白銀,黃大再是厲害,那也是沒跑。
只有王況明白,這些人都已經習慣了動不動就是以萬計以十萬計的出兵方式,就是隨便一個遊擊將軍,都可以不用任何的虎符而sī自出兵上千,他們又哪裡知道,這時候除了泱泱中土,又有哪個地方能承受得了這麼龐大的軍隊開支?歐洲那些後世傳誦的所謂史詩之戰,大多不過是幾百幾千人的小孩子過家家罷了,一個城堡就是一個國家,能出多少兵?
當然了,在建縣之前,還有工作要做,那就是必須先把那些倭奴打散了,以家庭為單位,各個部族穿chā著打luàn來,讓他們沒有任何串聯的機會,然後再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