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強時我韜光養晦,你弱時我一口吞下,這就是戰爭誕生的初起,也是擴張疆土的雛形;朕曾經看到大宛的將來,知道他早晚有一天會走向沒落從而消失,只是不曾知道這一天是何時到來;直到,阿昭被你們父子帶回大宛,朕在知道她身世的那一刻起便知曉,機不可失的機會終於來了。”
聽到楚燁這麼說,段清雖然氣憤,可有一天他的確不能否認,那就是大宛之所以被覬覦上,的確是跟這些年來國力衰弱有關,更知道以一個君主的角度來看,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最正確的選擇;而唯一讓他介懷的,則是他們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梁帝有吞併大宛之心,所以虎視眈眈,而他則是梁帝口中大宛的第一道防線的守護者,為國為家他都必須站出來拼死守護;他們是敵人,是對手,所以才會兩看相厭,才會讓他覺得氣憤難消。
段清深吸一口氣,不等楚燁再說下去,而是接過他的話,繼續道:“不愧是大梁自建國以來最年輕的帝王,這份野心和手段確實讓人敬服;既然梁帝早有覬覦大宛之心,那想必也會將大宛國內的內情查探得一清二楚才是,所以上官無策就成了你的目標;雖說我並不認同上官無策這個人和他的做事手段,可有一天不能否認,那就是他的無雙才智和帶兵之能;十萬龍騰軍在他手中猶如如虎添翼,有這樣一個人和一支足可媲美數十萬守疆大軍的軍隊,梁帝自然是將他當做第一個務必要剷除的物件;只是可惜,中間出了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