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菲利普的藉口。
戰爭就是政治的延續。
在其他地方或許戰爭還有其他的不同的含義,可是在歐洲,戰爭確實就是當雙方談不攏又想達成目的就只好開打的必備程式。
既然能夠和談,那還有開打嗎!
特別是對過來解救布拉班公國的洛林查理皇帝來說,布拉班公國的貴族們很想聽一聽對方是怎麼說的。
根據在洛林和平羅馬會議制定的章程,布拉班公國的名號取消,巴伐利亞公國既不能取得這個公國,勃艮第公國也不能取得這個公國,布拉班公國內大小上百號領主被從布拉班公國束縛中解放出來,他們將成為帝國自治城市一般的特殊存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治領,雖然貴族已經在自治了。而布拉班貴族所要做的就是像自治城市那樣,將越過他們的封君直接向帝國的皇帝負責。
這就是洛林公爵、科爾賓跟一幫貴族在梅斯扯皮了大半年獲得的戰果,帝國的皇帝,但沒明說是梅斯家族出身的帝國皇帝,也就是說,將來誰是皇帝,誰都能得到布拉班公國這塊地區貴族們的集體效忠。
德意志現在雖然有三個皇帝且都沒有獲得羅馬那邊的加冕,但是,羅馬那邊為爭奪教皇打得一塌糊塗,德意志人當然要懂得變通,洛林公爵趁勢借巴伐利亞、奧地利的風頭也稱帝了。
三帝裡面,奧地利聯盟的阿爾伯特戰死,巴伐利亞公國又是敵人,現在布拉班公國貴族願意效忠的當然是洛林這邊的皇帝。
親勃艮第的少部分既得利益者當然不答應,既然不答應,那就打唄。洛林公爵從來不嫌領地的增加。
成功瓦解了佛蘭德斯南方的布拉班公國,佛蘭德斯軟弱的肚腹就露了出來。
高舉著我們是皇帝,我們不賴賬的旗幟。
洛林公**在短短數個星期之內接納十多個城市。
佛蘭德斯是德意志的繁茂之地,西吉斯蒙德當然沒有放過此地放棄舉債的理由。事實上,光是佛蘭德斯地區裡的自治城市就拽著西吉斯蒙德的四十多萬帝國馬克的欠條。
整個帝國貴族、自治城市的提供收入不足二十萬帝國馬克,西吉斯蒙德又是十字軍波希米亞又是十字軍奧斯曼,他也就靠出賣在帝國內部的收益去借債才能在短時間內弄到錢。
代價就是西吉斯蒙德在帝國自治城市每年的稅收以及領地的稅收大部分全讓債權人包了。奧地利公爵拒絕償還債務弄得如此大的風波就是因為他拒絕用他繼承西吉斯蒙德名下的領地每月產出去償還債務,當時欠條的借債人是西吉斯蒙德,又沒寫明未來誰繼承了會繼續承擔債務,於是一群商人就成了規則漏洞的冤大頭,那心中滴血的心情彷彿二十一世紀初期在華爾街看著股市大崩的商人,而他們看到洛林公爵開出的宣告又彷彿看到了在二十世紀初期於黑色星期四中橫空出去拯救華爾街的英雄。
佛蘭德斯商會們哭著喊著去抱洛林公爵的大腿都來不及,哪裡會去反對他,那不是跟錢過不去嗎!
那可是足足四十萬帝國馬克!
要知道阿維農翁教廷只有一個!
從佛羅林從當地的商會那裡購來的糧食解決了軍隊就糧問題,時隔不到一年,佛蘭德斯的政治、經濟中心安特衛普又被包圍了。
這一次,是洛林公國皇帝聯盟聯軍,洛林公國的步兵,盧森堡公**、布拉班公**、佛蘭德斯自治城市協防部隊,滿滿的兩萬五千多人,對外宣稱五萬人。
要說佛蘭德斯現在加上旁邊的荷蘭公國,能集結的軍隊絕對在萬人以上。放手一拼的話,鹿死誰手還真就沒準,不過科爾賓選的時機好呀,公爵菲利普帶主力出去鏖戰奧地利人。
洛林公爵又拽住一個天大的欠條,愣是把二十一世紀,中…國特有的特殊國情,即欠債人比借債人還要霸氣威武的情景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
不過為了令佛蘭德斯的商會徹底站在洛林公國這邊,洛林公爵又開始借錢了,沒有一分的利息的借債。不借,那就等著還完其他人再還你吧,或許哪天欠條就不見了。借了,就是加重在洛林公國的資本,沒有回頭路了。
風險大,收益就大。每個商人都明白的道理。而種地和打工的風險最小,但是沒有人靠種地和打工成為富翁,所以有錢人很多都是商人。
不過壯士解腕的就不是商人具備的魄力了。
哪怕明知道是毒藥,越吃就越要吃更多,可是很多佛蘭德斯的商會都選擇了妥協。他們都選擇了妥協,那就意味著,佛蘭德斯除了這些商會不能控制的自治城市就全部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