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輛青幄馬車停在道旁。

自家府中的馬車,秦斐如何不認得,急忙奔過去一看,采薇卻不在車中,從人指著南面一處青山道:“王妃娘娘和紅將軍、馬姑娘她們上山去了。”

秦斐抬眼一看那處所在,立時想起來這處地方——英烈山。

他先前一聽采薇出西門而去,因他最害怕的便是采薇會為了大局而離他而去,故而關心則亂,便先入為主的以為采薇定是往雲南而去,只顧著一路狂追,再想不到其他可能,譬如采薇這趟出來,只是為了來英烈山祭奠一個人。

而她之所以從西門走,是因為英烈山就在泉州城西。這一處小山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因山上長滿了杜鵑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紅色花朵,極是好看,當地人便叫它杜鵑山。

直到數月前,秦斐在打退韃子的圍攻後,將無數死於泉州之戰的將士掩埋於此,又特意在此處為一個人立了一座衣冠冢,建了一座英烈祠,便將此山改為英烈山。

秦斐翻身下馬,快步而上,果然在建於山頂的英烈祠裡見到了采薇的身影。

馬莉和紅娘子一見他來了,不等他開口,已經知趣地攜手而去,將這一方天地留給他們夫妻二人。

秦斐接過采薇遞給他的酒,在心中默祝一番,祭灑於地,又在香案前上了三炷香,這才起身扶著采薇緩緩步出祠堂。

“這山上風大,你怎麼不在府裡好生養胎,跑到這裡來吹風?便是你想來祭奠苗太醫,我不是答應過你,等我回來了,就陪你一起來,你又何必要急於這一時。”秦斐一邊說著,一邊摸了摸她額頭,又替她攏了攏她身上被山風吹得鼓盪而起的披風。

原來當日泉州之圍之所以得解,秦斐最終能率領一眾將士絕地反擊,將韃子打得落慌而逃,除了鄭一虎的艦隊終於在最後時刻趕回泉州外,最大的功臣便是那位假裝降敵的苗太醫。

當日秦斐忍著心中的萬般不捨將采薇抱到一條船上,那船早停在一處極隱蔽的海灘,從那裡趁著夜色悄悄開船往北而行,便能躲過守在泉州海港的韃子的幾艘戰船。

載著采薇而去的那艘海船已在夜色中消失良久,秦斐仍是立在海邊一動不動,凝視著那一片烏沉沉的大海。也不知立了多久,眼見天色微明,他才上馬回到帥府,披上戰甲,打算到城頭去和韃子決一死戰。

可誰知,韃子竟然失信了,說好的要在那一天踏破泉州的城門,結果卻整整一天半點動靜都沒有。

就是這一天的時間挽救了泉州城和城內所有人的命運。

當天晚上,鄭一虎的艦隊便返回了泉州,不但帶來了從尼蘭人那裡繳獲的數百艘輕便小船,還有上百門大炮和無數支□□,最要緊的是,他們帶回來了無比寶貴的糧食。

因為泉州已經斷糧數天,若是鄭一虎再不回來,便是韃子再不來攻,只消繼續圍著他們,再耗上些時日,也能耗死他們。

有了足夠的糧草,又得了鄭一虎之助,泉州城內秦軍的情勢登時好了許多。更讓他們喜出望外的是,之後的三天韃子竟也一直按兵不動,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休養生息,恢復戰力。

等到三天後,韃子重新來攻城時,秦斐便敏銳地發現了金人的異常,往常總會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城下親自督戰的豪鐸竟然蹤影全無,而且韃子的攻勢似乎也不若先前勇猛。

後來他才知道,韃子之所以有四天都不攻城,是因為他們主帥豪鐸被人暗中行刺,以至昏迷不醒。而那個行刺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苗太醫。

苗太醫自入了金營之後,便藉著治傷之便,將痘瘡暗地裡傳給一眾金兵,只是要讓十萬金兵半數都染上此症,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至少需要幾十天的功夫。他眼見在他大功告成之前豪鐸便要對泉州進行最後一擊,便利用為他診脈的機會,用數枚針灸針握在一起當作一柄利器,瞅準了朝豪鐸某處穴位狠命一刺,硬是讓他昏迷了四天才醒過來。

而正是豪鐸昏迷不醒,不能統兵的這四天,讓泉州城內外的情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四天的時間,讓城內的秦軍終於緩過一口氣兒來,也讓苗太醫在金兵中散佈的痘瘡之症終於大規模的爆發擴散。又過了數日,金營中便有近四成的人感染了這極厲害的疫症。甚至連主帥豪鐸也染上了這痘瘡之症,生命垂危,因為苗太醫用來刺他的針灸針也是在事前特意準備過了的。

一時之間,金兵大營之中人心惶惶、無心戀戰,所以秦斐才能勢如破竹,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將他們徹底趕出福建。

可以說,這一場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