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站在人群之中,也依舊器宇不凡,盡顯一方霸主之姿。
“孫將軍大名,亮聞名久矣,今得相見,實在幸甚。”諸葛亮在碼頭之上,望著走近的孫權,上前作揖笑道,諸葛亮這話,到是出自肺腑,作為一名後世穿越者,他對孫權之名,確實聞名多時。
“楚侯大名,權何嘗不是聞名多時?”孫權望著相貌俊朗,飄逸風流的諸葛亮,暗贊之餘,不由開懷的大笑道。
“哈哈,孫將軍請。”諸葛亮朗聲一笑,請孫權和魯肅進了臨時搭建的大帳,張飛手按佩劍,跟在諸葛亮的身後,孫權部將黃蓋,也跟著走進了營帳,雙方軍士則在岸邊各自立下陣腳。
在大帳內分左右坐下後,諸葛亮道:“孫將軍能來,說實在的,亮由衷的感到欣喜,如今曹賊大軍壓境,你我可謂是唇齒相依,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知孫將軍以為吾說的是否有道理呢?”
“楚侯所言不虛,可是我聽說曹賊此次南征,足有八十萬大軍,而據我所知,楚侯手中可用之兵,不過五六萬,縱使加上本將目前集合的兵馬,也不過十萬之眾,以區區十萬兵馬對抗曹軍八十萬,本將實在看不出有多少勝算。”孫權搖了搖頭,一副不看好的表情。
“既然孫將軍認為曹賊不可戰勝,本候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此告辭,只是希望孫將軍不要落得袁紹和袁術兄弟那般下場。”諸葛亮長身而起,輕搖著羽扇,就要往外走。
“楚侯慢走,我家主公不過是說出心裡的擔憂罷了,可是據我所知,曹軍兵力並沒有八十萬之多,楚侯何不把詳情,跟我家主公好好說說呢。”魯肅見諸葛亮起身要走,忙開口阻止道。
諸葛亮轉頭把把目光投向孫權,道:“既然魯子敬開口,那我就跟孫將軍好好說說,至於孫將軍聽完,是戰是降,吾絕不干涉。”
孫權沒有想到諸葛亮竟然如此果決,心下雖然氣悶,但為了前途大計,他也只能忍下怨氣,道:“本將實不知曹軍底細,真需要楚侯解惑,還請楚侯據實相告。”
諸葛亮見他服軟,隨即點頭道:“根據我方斥候從襄陽所打探到的訊息,曹軍此番南下,共起大軍二十萬大軍,因劉琮投降,得襄陽降兵數萬,總計不過二十四五萬人馬,況且曹軍多是北方軍士,又是久戰之兵,更不習水戰,雖得荊州數萬水軍,但降兵新附,軍心不穩,要想發揮戰力,短時之內只怕力有未逮,孫將軍若有決心,出兵兩萬聽我呼叫,吾必破曹軍於長江北岸。”
“楚侯果真有把握打敗曹軍?”孫權赫然站了起來,驚異的問道。
諸葛亮自信的道:“我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孫將軍儘管放心,不過醜話說在前頭,荊州屬於本候所轄區域,孫將軍就不要想太多了,當然,本候也不會白白讓孫將軍出兵兩萬,只要孫將軍肯聽本候之計,吾保準讓孫將軍一舉拿下壽春和廣陵兩地,不知孫將軍意下如何?”
“諸葛將軍此言當真?”孫權起初聽到諸葛亮不打算割讓荊州之地給他,心裡還多少有些不爽的,但這會聽到諸葛亮能讓他得到壽春和廣陵,他不由眼前一亮,對於江東來說,淮河流域的壽春和廣陵,對於江東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的。
尤其是壽春,更是大漢揚州的治所,若是能夠奪得此城,他孫權就可以自稱揚州牧,而不是所謂的吳候,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這三個職位,說白了,也沒有揚州牧一職來的名副其實。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若吾食言,當以江夏和章陵為賠償,作為我們盟書的條約,可請子敬先生作證,孫將軍這下可否相信?”諸葛亮平靜的回道。
“好,一言為定,明日午時,長江口上,歃血為盟。”孫權欣然應道。
夜裡,孫權江邊的營帳之內,魯肅有些疑慮的道:“主公,為何白天答應的那麼爽快,要知道諸葛亮空口白話,就算有盟約,可萬一到時他耍賴,不肯割讓江夏和章陵,咱們也無可奈何啊?”
“子敬啊,你這人就是太實誠了,如今我大軍屯與柴桑,短短三日,便可直驅江夏,若到時曹軍敗北,諸葛亮若是拿不出讓我取得壽春的計策,吾就立即發兵,直取江夏。”孫權淡淡一笑,沉聲說道。
魯肅聽罷,不由點了點頭,道:“是下臣迂腐了,主公英明。”
翌日午時,諸葛亮和孫權跪在臨時搭建的燭臺前,讀過盟書,殺馬取血,塗與嘴唇,朝天起誓,正式結為盟友。
“孫將軍,今後你我一體,共進共退,我有個小請求,希望貴部的兩萬大軍,由黃蓋將軍領軍,子敬先生為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