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亮的侍從。自然也受衛隊節制,列隊守衛在內堂走廊之上。

分賓主落座,諸葛亮待送茶的小道士上完茶,坦然舉起茶几,輕抿了一口。讚譽道:“青城的茶,清香甘醇,與道家清靜無為,到有幾分契合的意境。”

“楚侯喜歡就好,吾道教一門,說起來也與道家出自一門,據師祖所言,吾道教的《太平經》。也正是脫胎至《道德經》的思想而來。”張重雖然沒有周群說的那樣。已經百歲,但他的真實年齡,確實已經高達八十七,二十出頭學道至今,已經六十多年。

張重對道教經典,研究之透。比之張魯這個所謂天師張陵嫡系後裔,自是不可同日而語。他主張傳播的道家思想,執政者要以仁義治國。百姓要本分守紀等理念,如此方能天下合一,而不是像張魯一般,以道教思想,蠱惑百姓,竊據權位。

對於今日諸葛亮的到來,他雖然有些揣摩不透,但他卻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善意,如今天師教敗落,若能夠得到執政者的支援,這無疑對於光復天師教的門楣,是件莫大的榮光。

“無為而治,乃是黃老思想的道家治國思想,漢初高祖,文景二帝皆以此道行事,卻也是使得大漢得以中興,然時至今日,此法無疑是不在合適,但黃老之學,教化百姓,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思想,吾觀天師教勸人向善,安分守己這八字真言就很切合實際。”

諸葛亮淡淡一笑,接著道:“但道教發揚,吾認為光有這八字還不夠,還應該加上四字,自食其力,人自有自食其力,勤勞務實,才能創造財富,創造幸福,不知天師以為如何?”

諸葛亮崇尚依法治國,但這個時代,律法在面對強權的時候,往往脆弱得像一層窗戶紙,而統治者有時候,卻還不能強制執行。

相反這個時候,另一方機構,比如道教和佛教,就能起到一些作用,那就是教化和信仰,而有的時候,尤其是亂世,道教和佛教的信仰,往往具有很大凝聚力,現在諸葛亮就需要這樣一股凝聚力。

他需要道教這個天神的機構,來凝聚治內百姓,用最快的時間,發展農牧業,工商業,以及人口的繁衍,從而達到他強兵富國的願望。

“楚侯說的好,人只有自食其力,才不會好逸惡勞,也只有這樣才能本分守紀,孝敬父母,和睦友鄰,真正的做到忠君愛國。”張重一聽,就明白了諸葛亮心思,不過諸葛亮的思想,卻也與他傳道理念不謀而合,這不由讓他,一下子對諸葛亮倍生好感。

“天師道法高深,亮深為敬服啊。”諸葛亮見張重不但能夠領會自己的心思,還能舉一反三,提出忠君愛國的思想,不由高興笑了起來。

“楚侯謬讚了,並不是貧道道法高深,而是楚侯你深諳吾道教思想,就從今日楚侯親自前來我山門,就足以說明一切了。”張重輕撫著下顎的白鬚,大有意味開懷笑了起來。

諸葛亮抬頭之時,見大堂的柱子上,刻有一行赤金大字,隨口誦道:“天地之性,萬物各自有宜。當任其所長,所能為。所不能為者,而不可強也。”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卻道盡了道教真諦,諸葛亮深思之下,不由暗暗自忖道:“道教能夠傳承千年,香火不衰,果真有其根源啊。”

諸葛亮在青城山盤桓十餘日,每日與張重談教論道,倒也過得逍遙自在,諸葛亮曾問張重,道教可有長生不老之術。

張重實誠的回答諸葛亮,說修生養性,延年益壽之法有之,長生之術,虛無縹緲,不足信也。

諸葛亮在離開青城山時,命人送了張重萬金,並約定待他巡視各郡縣返回成都時,會隆重的邀請張重前往成都宣揚教義。而張重也傳授了一套養生之道給諸葛亮,並且還把道家典籍《太平經》一,贈送給了諸葛亮閱覽。

從青城山出來。下一站目的地,則是益州邊境重鎮鍵為郡,大軍一路南行,諸葛亮充分的領略到了巴蜀的山河險峻。以及各族人民的風情習俗,讓諸葛亮不得不感嘆著,華夏山河的魅力與無盡文明。

“主公,吾觀你從青城山出來這一路,每日清晨都盤腿而坐。這是不是正一觀的哪裡老道士,教你的秘密法術?”雖然孫尚香依舊還是甲冑在身,頭盔蒙面,但這些時日來,朝夕與諸葛亮相處,二人的關係,到時親近了不少。

諸葛亮見她好奇的樣子,當即故作神秘的道:“這是長生不老的修煉秘訣。據說修到大成。可以像古代黃帝一般,御龍飛天,嘯傲九重天際?”

被諸葛亮這麼一忽悠,孫尚香更是來了興趣,忙驅馬靠近諸葛亮身旁道:“那我可以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