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散開之時,董琦便赫然看見了蕭風,她朝著蕭風揮了揮手,待走到蕭風身邊時,便對蕭風畢恭畢敬的說道:“我要走了,這一路上多謝你的照顧,如果沒有你的話,只怕我和弟弟早已經餓死在那個荒村之中了。我爹是隴西太守,你要是有空的話,可以來隴西找我,我一定會好好的款待你的。”
蕭風笑了笑,沒什麼要說的,出於對董卓的厭惡,在知道董琦是董卓的女兒後,他似乎對董琦也多了一絲不爽。
董卓緊隨董琦的後面,見到蕭風后,便抱拳道:“蕭太守,剛才琦兒都跟我說了,這一路上多虧了你的照顧,董某在此深表感謝。只是今日有要事在身,不便在此地久留,他日董某必然會登門拜訪,以謝謝蕭太守對我女兒的救命之恩。”
蕭風不願意和董卓有太多牽扯,便道:“救你女兒的不是我,而是站在那裡的左道長……”
說著,蕭風便抬起手指著左慈,可是手剛抬起來,卻發現左慈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消失不見了。
“左道長?哪個左道長?”董卓環視了一圈,也沒有發現什麼道長,狐疑的問道。
其實,董卓也不願意自己欠下蕭風這份人情,可是他的女兒董琦只提到了蕭風一行人救了她,卻從未提到有什麼道長之類的人物。董卓混跡官場多年,加上人生閱歷豐富,而且之前就見過蕭風,他對這個人的評價比較高。而且他也隱約可以感應到,此人以後若不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就一定會成為他的勁敵。
涼州被平定之後,皇甫嵩並沒有獨攬功勞,在捷報中著重提到了兩個人,其中一個人是蕭風,另外一個就是董卓。蕭風被封為克虜伯,而董卓也因功被封為伯爵。
蕭風是個後起之秀,但是從他帶領武威軍隊的種種良好表現來說,皇甫嵩認定蕭風就是個將才,若假以時日,以後必成大器。作為軍中的宿將,皇甫嵩對蕭風寄託了極大的希望。同時,在對待董卓的問題上,皇甫嵩也是秉公處理。涼州是個是非之地,羌胡雜居,這一帶民風彪悍,而董卓在涼州的名聲很大,無論是羌胡,還是漢人,對他都心悅誠服,這使得他在涼州擁有了很廣闊的基礎。
皇甫嵩是一代名將,一直忠於漢室,很少計較自己的名利,他做事也一向以大局為重。所以,他才會容忍董卓在其帳下如此放肆,甚至可以公然抗命。但是,作為一個涼州人,涼州的叛亂給了他一個警醒,讓他不得不反思一些問題。而縱觀大漢這數十年的歷史,涼州境內大大小小的叛亂不下百餘次,這樣的一個地域,這樣的一個複雜的環境內,他帶著朝廷大軍留鎮此地的時候,或許會對涼州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但是,朝廷的大軍必然是要回去的,不可能永遠待在涼州。一旦朝廷大軍離開了涼州,一些不願意服從大漢管轄的羌胡肯定會再次蠢蠢欲動。羌胡在涼州人數眾多,殺是殺不完的,可是光撫也不是問題。考慮到涼州是一個複雜多變的特殊地方,皇甫嵩考慮更多的是在他帶著朝廷大軍離開此地之後,誰來鎮守涼州。
論資歷、論名聲無疑董卓是最合適的人選,可皇甫嵩對董卓並不放心,在他看來,董卓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多年養成的桀驁不馴的性格,使得他只能夠為將,一旦獨攬了大權,很可能會因為其性格而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
蕭風的出現,讓皇甫嵩看到了一個希冀,雖然蕭風還年輕,資歷、名聲都不如董卓,但是單從蕭風在武威的自衛反擊戰來看,蕭風足以具備和董卓相抗衡的能力。於是,他才這樣用心的去捧蕭風,希望利用蕭風來抑制董卓。
除此之外,皇甫嵩還留了一手,他讓自己的心腹周慎、鮑鴻分別擔任敦煌、酒泉的太守,又舉薦自己的侄子皇甫酈擔任安定太守,並且將已經投降並且失勢的韓遂擔任金城太守,意思就是為了鉗制蕭風、董卓二人,事實上,他這樣的安排,其中還包含了一些私利,無非是想掌控涼州,想重塑當年他叔父皇甫規的雄風,並且想超越過“涼州三明”,成為涼州歷史上聲譽最高的一個人。
只是,這一切的安排,董卓、蕭風還都暫時沒有細想過,仍然處在渾然不知的狀態。而從表面上看,這樣的安排也沒有什麼問題,確實是為了穩定涼州局勢最好的一種辦法。
此時此刻,董卓、蕭風二人再次會面,每個人的心裡卻都有著極為複雜的情緒。他倆四目相對,同樣深邃的目光在觸碰到的一瞬間,便立刻迸發出來了許多火花,似乎註定了兩個人之間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同時,兩個人的眼睛裡也透露出來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雖然蕭風從一開始就對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