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向來語透三分寒,卻是他們無比熟悉的。
這個議題不過是在尚書檯裡先過場,他日東堂之上才是要緊處,元老們還都在,考課法在祖皇帝年間不是沒提過,不了了之,如今尚書令重提,能不能真的付諸行動,還要看幾位錄尚書事重臣的意思,即便過了那一關,是不是也會像土斷一事這般,半途遇不完的掣肘,誰好說呢?
尚書令自是喜唯才是舉,不計門第之分,終究是一廂情願的事。
眾人腦中早轉了幾圈,嘴上大而化之回應了幾句,正說著,見宮人們魚貫而入,送來西瓜等去暑之物,便由虞歸塵帶頭分下去,一時間邊議邊用,倒也顯出幾分融融之氣。
末了,又聽成去非議及當下送迎之風,府衙各樣繁文縟節等事宜,明白他意在簡化,眾人仍是不好說什麼,他是句句落在實處,正是江左子弟所不齒的俗政,正都兀自遐思著,忽聽顧曙笑道:
“尚書令恆無閒泰,不亦勞乎?”
“諸君以道德恢弘、風流相尚,執鄙吝者非我而誰?”成去非聲音裡已透出一絲肅冷,顧曙同虞歸塵相視一笑,便開始淨手,準備離閣。
三人照例同行,並未繼續方才話題,倘真按成去非所言,那麼虞歸塵這個大尚書的權力自然持重不少,身兼揚州大中正的正是虞仲素,這個議案,怕在他那裡自然容易過些,顧曙似有若無往虞歸塵身上掠了過去,就勢投向西山那片快要散盡的霞光之上,正想提及後一日的乞巧宴,卻聽成去非道:
“各州郡每一季呈給大司農的月旦錢穀薄子,你也該看一看,中樞的庫存,要心中有數,”說著,有意頓了下,“下頭的賬未必也就清楚了,你上回提的制課調,我看就可行,你遞個摺子,陳言其中利弊,把道理講清楚,上頭自會應允。你是度支尚書,豈能只掌軍國大計?天下記計賬、戶籍、公私田宅、租調等事宜,你要多多費心才是。”
顧曙很快聽出弦外之音,心底暗歎,笑應道:“有些還真不是我分內之事。”
成去非也自然知道他不想得罪大司農溫儀,哼笑一聲:“你覺得溫大人還能算得清那一筆筆亂賬麼?”
一時也沒定下準頭,眼見出了御道,顧曙便換了話題,衝兩人笑道:“後日曙在家中恭候二位,請。”
說著三人彼此讓禮,各自登車回府。
作者有話要說: 1、大公子提及考課法,意在一箭雙鵰,一為整頓吏治,二為集權於尚書檯。他年輕,只靠鐘山政變還達不到他父親的威望程度,畢竟成若敖有赫赫軍功在身。眼下幾位老臣在,輪不到他來錄尚書事,所以他在選人用人上,要想法子加重吏部的權力,而吏部尚書正是虞歸塵,虞歸塵的父親又是主持清議的揚州大中正,所以虞仲素不會阻攔,大公子正好利用了此點。
2、顧曙對成去非那番話的解釋就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畢竟大環境是九品中正制,大公子也沒辦法撼動,只能最大程度上限制。
3、最後大公子的提議,意在削大司農之權。國家財政管理這一塊很龐雜,關係社稷,大司農和度支尚書本並存,但大公子對現任大司農並不滿意,認為他不堪勝任,所以要不動聲色把大司農的權力轉移到顧曙身上,不管是顧曙,還是虞歸塵,他們終究是尚書檯的官,總長官是成去非這個尚書令。大致就是這麼個思路。
給大家解釋下,主要想讓筒子們知道大公子是如何一步步集權的,在三公和錄尚書事之間突圍,當然,除此,軍國大政此處不表,日後提及,大公子自當超過當初他父親的威望,實現真正的江左之首。
第112章
殿下對初七赴宴一事格外冷淡; 見她如老僧入定般闔目誦經,成去非潛心靜候良久,才看她略無表情道:“近日為惡氣所欺,遂致采薪之憂; 恐不能陪你前往。”
“還請公主善保玉體,臣讓人為您備些冰鎮的糯米酒送來。”成去非點了點頭; 稍作打量:她是冰肌玉骨; 自清涼無汗,整個屋子冷幽幽一片; 不知惡氣從何而來; 她不肯去; 在意料之中,她是連須臾的功夫都懶得施捨給他們這等俗人; 只可惜成府無玄霜絳雪,自難助她燻梅染柳,成去非起身見禮,默默退了出來。
於是先遣人去顧府送話:初七殿下不能前往; 不過他同去之照舊赴宴。吩咐完了,想到琬寧; 便舉步往木葉閣去。
琬寧正因初七臨近,不免雀躍; 覺得有千言萬語想要同煙雨說了,可又不知打哪兒起頭,一人似喜還憂地望著窗外發呆; 忽見成去非的身影閃進來,自己還沒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