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面響起一個冷漠的聲音。
記者們立刻聽出,這是劉飛的聲音。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屬於劉飛率領雜牌軍並沒有加入小強光腦的超級艦隊,而是在大後方與記者們的艦船在一起。為了便於管理數十艘新聞採訪艦船,劉飛把一部分知名記者集中在了屬於陳高家族的一艘恆星級戰艦上面,以新聞共享的形式釋出實時新聞。
當然,那些新聞採訪艦船依然承擔著現場播放的重擔,區別在於,任何一艘採訪艦船都需要獲得劉飛的同意,絕不允許單獨行動,更不也許深入隕石區。
其實,記者早已經意識到,劉飛壓根就沒有計劃讓雜牌遠征軍參加戰鬥,從佈局上看,雜牌遠征軍的任務更側重於保護記者們的新聞採訪艦船。
不得不說,小和尚選擇的這片隕石帶是得天獨厚的伏擊地點,不過,在隕石帶伏擊,最大的問題如何潛伏形跡不被敵方發現。
這裡要提到太空伏擊作戰。
太空伏擊戰的伏擊地點一般選擇行星背後的太空或是隕石帶、小行星帶,以隕石帶為佳,但這種地形可遇不可求,並且敵人經過此類地形時也會高度警惕,可能會施放大量的探測器,反而難度較大。
而行星背面敵人無法探測的空間較小,無法隱藏大型艦隊,所以只能進行小型伏擊戰。都可以成為伏兵待擊之所。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選擇體積更大的恆星背後或是將艦隊隱藏在行星表面呢?由於恆星的很明亮,如在恆星背後伏擊,則勢必要逆光迎敵,對觀察不利。而如果艦佇列隊恆星前面的話,又很容易被敵探測。
至於在行星表面藏兵,則不用考慮,因為,宇宙戰艦迎敵時必需要費力穿大氣層,無大氣星球也要先擺脫其引力,會降低攻擊初速,在以能量武器為主流的星際戰場之上,失去速度等於失去了優勢,這對迎敵不利。
總之,實現太空伏擊十分困難。
小和尚不愧是人工智慧,他選擇的伏擊點地形極為有利,不僅僅是可以扼守住航線,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被對方發現。
現在,艦隊緊貼在層層疊疊的隕石後面,這會讓對方的探測器材無法施展,而且,開闊地帶之後就是瓶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