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被強大動能推掉的低層,在衝擊波的洗禮下不斷紅亮,然後化成金屬液滴在這場風暴中揮灑著。
但是水星沒有被摧毀。機械生命依然沒有滅亡,對於碳基生物圈這種傷害等於滅絕。對於機械生命只是消滅部分反抗力量。
在太空中人類艦隊開始變形,在眾多學者和一階基因鎖的合作下,原本是運輸艦的人類艦隊上快速形成密集的炮管,眾多大小不一的無人機從戰艦出口中飛出來,五十萬基石戰士駕駛著天兵系統懸浮在太空中,看著身邊越來越大的機械群。
程攀在月球上透過量子傳輸傳回來的立體影像,感受著水星軌道附近搭載各種重火力的星際炮艦,和越來越龐大的機械群,程攀突然輕笑的說了一句:“我既是蟲群。”
第四百五十三章抵抗與登陸
重火力在遠,因為在遠處廣大的視野上,逃竄比不上瞄準的速度,輕火力在前方,貼近破壞,要比花費時間瞄準要容易。
人類遠征艦隊的快速變形,迅速製造適合戰場的戰鬥武器,在戰場上迅速形成了一個遠近火力系統結合的打擊網路。
機械生命的外太空大型火力平臺被滅掉後,基本上沒有能和遠征艦隊相抗衡的重火力。龐大的機械群在後面的重火力掩護下,在鐳射雨點中衝鋒,在立體太空中不斷靠近水星的無人機大潮前段不斷因為被擊中形成爆炸的火花,但是這些爆炸產生的浪花,很快被後面的大潮淹沒。
曾幾何時程攀曾經羨慕星際爭霸中蟲群龐大的數量,現在不會了。星際中的蟲族只有利用水晶礦這種未知珍貴的礦種才能大規模製造,現在桂樹城的機械海,只要是岩石質行星便能轉化為材料,現在人類製造的機械海量大部分材料不是鋼鐵而是強度勝過鋼鐵更加耐高溫的奈米陶瓷,凡是氦氫元素便能轉變成能源。在五十億年內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就是這種輕元素。
能源物質的掣肘都消失了,桂樹城已經掌握了能把一整個星球化為戰鬥兵器的能力。未來高階文明可不是依賴雨中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稀有礦物,無所依賴,思維所到便能造物。科技本來就為了更好的創造和改造現實。
原本一整塊白色的梭形陶瓷無人機械上出現一道道裂紋,一大塊一大塊在複雜的傳動結構下變形,同樣白色的懸浮炮臺在無人機周圍漂浮。放出一道道致命的光線。這是陶瓷機械和金屬機械的戰爭。雙方的武器是大功率火箭炮。
在人類還在地面戰場上的時候前方近距離的時候,軍刺和手槍是最有用的,但是遠處有一個步槍連隊火力掩護,那就是在拼刺戰鬥中佔據優勢,同理如果雙方都是步槍隔著上百米對射,更遠的地方有一隻迫擊炮連隊火力掩護那也就再好不過了。
人類在地面戰爭中刺刀,步槍,機槍,火箭筒,迫擊炮,重炮,火箭炮,航彈,短程導彈,中程導彈,遠端,洲際導彈,構成了一個密不透風沒有火力空白的打擊系統。相同級別的裝備在等距離作戰是比誰的火力更強,誰的運動更快,誰的保護更好。但是同時也要注意敵方遠端火力的支援。
自從殲星子彈頭作為戰略級武器毀掉金星最遠端的火力支援,剩下的的被桂樹城的立體火力一層一層的壓制。外太空的機械群戰鬥幾乎一邊倒。而且一邊倒的原因不止這些。
思維決定戰鬥力,把每個無人機單位看成一個奈米機器人的話,戰術也只是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宏觀上的法術。人類指揮所有機械群,這場戰鬥進入了即時戰略模式。
金星外圍太空上開滿爆炸的火花,在火花的殘骸優美的下落是,旁觀這一切的常河說道:“我想我明白為什麼晨光認為和機械種族開戰要比較容易了。”盧天南說道:“是的,我們的善變,恰恰是是我們最忽略的重要品質。”
高階能看出低階戰鬥勝利的關鍵。眼前駕駛天兵系統在天空中一頓狂虐對手人類在發現機械種族一個致命的弱點後,整片戰場全方位的突破。
機械種族計算速度快,可以資料話對手的戰鬥力。然後採用按照固定程式採用最有效的戰鬥模式。在戰鬥剛開始是從戰術上和人類打得不相上下,人類雖然佔據遠端火力,和總兵力的優勢,但是從雲霧中連綿不絕前來支援的機械種族,人類已經開始,冒著炮火在戰場上收拾殘骸了。
在這片鐳射對射的戰場上,人類的無人機如果按照幾百年前的標準,大小口徑裝甲師萬國牌的,整個戰場上的無人機型號千奇百怪,但是恰恰每一個型號在後方製造出來投放到戰場,就能恰好在某項效能上剋制對手。
戰場前線不斷傳輸的量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