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6部分

憑啥拖著不願意去死的人跟你一起死。辛毗不認為平原上下的所有人都跟辛評一個心思。袁尚上位以後對辛家的確不錯,對辛評也很是信任,但對治下的百姓,卻並不能說是善待。

對世家,袁尚是以拉攏為主,可對百姓,打仗是需要錢的,也是需要人的,為了維持自己手下幾十萬人馬,袁尚對百姓的盤剝甚至超過了袁紹時期。這也是讓袁尚感到無奈的地方,袁尚也清楚這樣做無異於殺雞取卵,可除了盤剝百姓,袁尚也沒別的辦法。盤剝世家?那樣做的後果只會是將世家推到袁譚那邊。

如今袁譚已死,可緊跟著西漢的壓力也隨之而來,袁尚沒有時間去收攏民心,原本指望這次擊敗西漢,將西漢的大軍堵在關中,自己也能喘口氣,跟百姓一點休養生息的機會,可偏偏事與願違,強大的西漢攻入了冀州,南皮被破,最大的原因就是南皮城中的百姓作亂,主動開啟城門迎接西漢軍進城。

辛評也知道袁家大勢已去,這才冒出了殺身成仁的念頭。只是這種念頭卻沒有去考慮平原的百姓是否願意跟著辛評繼續替袁家賣命。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袁尚與劉福相比,明顯百姓更願意在劉福的治下生活。西漢治下,基本已經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只要是在官府登記在冊的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這份田地雖然不可買賣,但只要耕種,總是有收穫的。

作為一個農耕民族,家有良田。心裡不慌。只要有可以耕種的土地,那百姓就可以忍受上位者的剝削。更何況西漢的田賦很低,三十稅一,百姓只要肯賣力氣,那就不愁吃喝。

可在袁尚治下就不同,大量土地集中在世家的手中,百姓只不過是世家的佃戶。辛苦一年的所得也僅僅只夠果腹,更別說還有兵役、徭役這種事情需要承擔。

誰都想過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以前是因為西漢沒有打過來,百姓們也只能在心裡盼望,可眼下西漢南下了,為了自家的美好未來,誰又不想搏一把。而西漢同樣也沒有令那些搏一把的百姓失望,跟隨龍騎軍之後的西漢官吏迅速接手已經被龍騎軍攻佔的郡縣,登記造冊重新劃分田地,至於世家的反對,一個通逆的罪名就足以叫這些世家閉嘴。

與西漢治下百姓歡天喜地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袁尚治下百姓的愁雲慘淡。他們盼望自己也可以享受西漢治下百姓的待遇。為了這點美好願望,他們就沒有什麼事是不敢幹的。也就在西漢大肆收攏河北民心的時候,辛評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站在了百姓的對立面。

自從龍騎軍出現在平原城外,平原城內的百姓就在盼望著太守大人辛評帶著他們開城投降,可辛評的一連串動作卻讓百姓感到了絕望。這是準備死守啊,可你辛評想死又為什麼要拖著老子一起死?老子不想死!

不光是平原百姓不想陪著辛評一起死,就是守城的官兵。在看到城外龍騎軍的軍陣以後,也沒有幾個有想要以死報答袁家的。袁尚的主力如今都聚集在鄴城,平原城裡只有一些老弱殘兵,想憑這些人守住平原,很困難。

未戰先怯乃兵家大忌,辛評自然也明白這點道理。可他卻不肯承認眼前的事實,只是想著殺身成仁,哪怕辛毗這個親兄弟親自來勸,他也不改初衷。

辛毗憤而離家,不過沒有出城,而是去見了負責守城的審榮。審榮是審配的兒子,這次來平原。名為輔佐辛評,但實際上卻是負責監視辛評。但在大勢面前,審榮已經不記得自己來這裡的任務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放在審榮身上很是合適。與審配不同,審榮對袁家並沒有太多歸屬感,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前程還是為了河北百姓的將來,審榮都覺得投降西漢並不是一件壞事。

這次辛毗進城,其實就是審榮私放。原本審榮還對辛毗去勸說辛評感到有些不滿,覺得獻城大功從自己手中飛了,但見到辛毗來找自己,審榮大喜過望,毫不猶豫的答應了辛毗所提的要求。

開城獻降!審榮作為守城的主將,有資格下令開城向城外的龍騎軍投降,至於辛評的意見,審榮不打算去聽。明明大勢已去,幹嘛不能識時務一些。

正在家中生悶氣的辛評聽到審榮開城放龍騎軍進城的訊息以後大驚失色,急忙想要趕去阻止,可剛到家門口就被門外的家丁給攔住了。

“放肆!你們想做什麼?讓開!”辛評勃然大怒,怒聲喝問道。

“老爺,您就消停一會吧,二爺說了,有什麼話等他回來了再說。”家中老僕輕聲勸辛評道。

辛評聞言臉色發白,他沒想到就連伺候自己數十年的老僕此時都不和自己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