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陛下準備用何人代替司馬防公?”
“朕也在為此事頭疼,有能力的要麼太過圓滑,要麼資歷不夠難以服眾,且先等等看吧,說不定以後會遇到一個合適的。”
君臣二人說著閒話,等看到司馬懿已經可以不用旁人扶著走路了以後,劉福帶著郭嘉進了帳,順便吩咐讓司馬懿進帳。司馬懿聞言連忙走進大帳。
“把身上那東西扔了,真不知道你怎麼想的?好好來不就行了,非要唱一出負荊請罪做什麼。”在司馬懿進帳以後,劉福沒好氣的說道。
司馬懿聞言又羞又愧,趕忙將背上的荊條解下扔出了帳,雙手接過劉福吩咐人拿來的外袍,套在自己的身上。
見司馬懿老實了,劉福就說起了這次召司馬懿前來的正事。很簡單,就是將這次攻打江夏的任務交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聞言大喜,他這次奉命來此,就已經做好了向劉福請戰的準備,也正是為了能夠讓劉福答應自己的請戰,這次鬧出了一個負荊請罪,那樣自己才好以戴罪立功的名頭向劉福爭取這次攻打江夏的重任。
可讓司馬懿萬萬沒想到的是,劉福打一開始就打算將攻打江夏的任務交給自己。一想到這個,司馬懿就後悔,早知道就不多此一舉了,害得自己膝蓋受苦不說,還沒處說理去。
看到司馬懿後悔鬱悶的樣子,劉福不由感到一陣好笑。此時的劉福早已沒有了初來這個時代的名人情結,隨著這麼些年與這些歷史名人的接觸,那些以往從書本上看到的歷史名人的評價,已經對劉福沒有了影響。
就拿此時的司馬懿為例,劉福已經可以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來看待司馬懿。雖說司馬氏在歷史上篡了魏,可仔細想想,司馬篡魏也不過是順應當時的形勢而已。曹操以不拘一格用人才贏得了寒門士子的支援,以強大的武力壓迫世家不得不向其低頭,但曹丕卻在曹操亡故以後迫不及待的登基稱帝,逼迫漢獻帝讓位。這樣一來,原本願意為曹氏所用的寒門士子便與曹氏劃清了界限,畢竟曹操時期是尊漢的,即便漢獻帝那時只是個傀儡,但大義卻掌握在曹氏的手中,寒門士子為曹氏做事,就是為漢室做事。
可曹丕一稱帝,他是一償所願了,但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極大,直接斷送了曹氏的未來。為了填補人才的空缺,曹丕不得不向世家妥協。而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世家出身的司馬懿才算是真正的出人頭地,得到了重用。
再到後來,曹氏自身人才凋零,已經沒有實力繼續執掌大寶,即便沒有司馬氏篡魏,也會被其他世家所篡。
不過隨著劉福的到來,司馬氏篡魏這種事恐怕不會再發生。司馬懿再牛又能如何?只要不讓他一家獨大,他就算想要篡,也是有心無膽。有興漢學院這個存在為劉氏大漢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司馬懿翻不了天。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福才能放心大膽的去用司馬懿。來自後世的劉福不知道民主這東西是否對大漢這個民族有用,但劉福卻清楚在眼下這個封建社會,談民主純粹就是找罵。無論是什麼人,都已經習慣了階級的存在,這時候大談什麼人人平等,那隻會被視為異類。尤其是像劉福這種身份的人,要是敢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保不齊就會讓已經呈現出天下即將一統的局面再次陷入混亂。
任何社會形態都是有一定出現規律的,不合時宜的出現,只會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就比如篡漢的王莽,在詳細瞭解了王莽的所作所為以後,劉福就極度懷疑這位仁兄是自己的前輩。可惜事實證明,這位仁兄失敗了。
“仲達,江夏至關重要,能否拿下江夏關係到我軍日後的後勤能否保持通暢。趁著此時大家都在,你若是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出來。”劉福看著司馬懿微笑著問道。
336第336章龍虎鬥十三
比起樊城的劉封,江夏的陳到可以算是一個硬茬。陳到出身汝南,自追隨劉備以後深受劉備信任,這點從劉備將自己組建的精銳白耳兵交由陳到統率就可見一斑。而陳到同樣也對得起劉備的這份信任,忠心不二。
與歷史上曹操南下不同,當時的江夏在曹操已經拿下襄陽,將荊北收歸囊中時,其實就是一座孤城,除了從水路退往荊南,也沒有別的選擇。而當時曹操又得了荊州水軍,動了一鼓作氣拿下東吳的念頭,這才沒有去取位於江北的江夏。
可現在不同了,劉福不是曹操,沒有因為平定了河北,幹掉了平生大敵袁紹而翹起驕傲的小尾巴。劉福選擇了步步為營,一點點往南推進,這樣一來,江夏也就成了劉福必須解決的眼中釘。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