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勿怪,我是無心之言。”周瑜也看到諸葛亮的臉色難看,連忙歉意的解釋道。諸葛亮理解的強笑一聲,對周瑜擺了擺手,“公瑾不必解釋,你我二人同病相憐,也沒有什麼不能說的。只是公瑾,眼下只有你我二人,你可考慮過日後?”
見諸葛亮神色鄭重,周瑜也收起了閒談時的態度,皺眉問道:“孔明此話何意?”
“公瑾,我視你為可交之人,故不避嫌疑的對你說一句,你的處境似乎要比我更加糟糕呀。”
周瑜當然明白諸葛亮話中所指,的確就如諸葛亮所說的那樣,孫權此時還讓自己掌軍,說難聽點是因為自己是江東最能打的武將,而不是說明孫權就信任自己。一旦西漢退兵,孫權下一個要對付的目標十有就是自己。如今張昭已死,高寵又失手被西漢所擒,自己能夠信任的人已經所剩無幾,而孫權藉著江東之主的身份籠絡了大批文臣武將。再加上自己謀劃將孫紹從江東接了出來,說白了自己就是孫權的眼中釘、肉中刺。有外敵威脅的時候孫權還能容忍自己的存在,可一旦讓孫權覺得暫時安全,那自己的大難就要臨頭。
“孔明,莫非你是想要勸我隨你去荊州?”周瑜神色古怪的看著諸葛亮問道。不料諸葛亮聞言卻搖了搖頭,“公瑾難道不知我主與你主其實都是一路人,更何況此次西漢大舉南下,明顯不會草草收場。即便西漢退兵,你就算投了我主,日後也難保不會再做一回貳臣。”
“那孔明此話何意?莫非是勸我去投西漢?”周瑜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
“的確如此,我想來想去,公瑾若是不想埋沒這一身的本事,投奔西漢的確是最佳的選擇。想那劉福知人善用,必不會讓公瑾的這身本事被埋沒。”諸葛亮一臉正色的答道。
“……多虧我事先知道孔明你是劉備的臣子,要不然我還以為你是劉福派來的說客。”周瑜沉默了一會,忽然笑著對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先是一愣,隨即也笑了起來。
二人笑了一陣,周瑜收住笑問諸葛亮道:“孔明,你勸我歸漢,莫非你已經……”
“沒有。”諸葛亮聞言搖了搖頭,答道:“我主雖也對我有所提防,但還未到孫權那種處之而後快的程度,了不起我就回臥龍崗隱居就是。可公瑾你的處境卻比我要危險幾分,已經不是公瑾你退讓,那孫權就會放過你的。”
“此話休要再提,食君俸祿,為君分憂。那孫權雖然視我為大患,但我周公瑾忠的也不是他孫權,而是這個江東。這是我與孫伯符一同打下的基業,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它落入他人之手。”
諸葛亮見周瑜態度堅決,也就不再勸說,轉而與周瑜繼續商討起了應對這次西漢南下的事情。原本二人還對在赤壁擊敗西漢水軍,與西漢劃江而治有點信心,可隨著西漢新式戰船的出現,再加上二人各自主公的在旁添亂,二人的那點信心已經所剩無多,商量最多的反倒是如何儲存實力,以圖日後。
340第340章龍虎鬥十七
周瑜低估了孫權的狠,雖然周瑜已經清楚孫權不是善類,但周瑜還是沒想到,在孫權藉口回秣陵籌備援兵糧草的時候派人將他的家眷給接到了府中,美其名曰照顧。
雖然周瑜不像歷史上那樣娶了小喬,但周瑜這些年也娶妻生子,妻子大家閨秀,與周瑜夫妻恩愛,生有二子,長子周循,次子周胤,如今母子三人俱被軟禁在孫權府中,雖說衣食無缺,但卻隨時可能有殺身之禍。
得知家中老僕冒死送來的訊息,周瑜憤怒不已,但卻又無可奈何。雖說大丈夫何患無妻,但周瑜夫婦夫妻情深,周瑜又怎麼可能硬下心腸坐視那母子因為自己的緣故飛遭橫禍。周瑜很清楚,孫權這樣做是為了防備自己投漢。可他這種做法,卻讓周瑜說什麼也不能接受。
作為輔佐孫策打下江東的老臣,周瑜什麼時候遇到過這種事情,即便是當年的孫策,對待自己那也是視如兄弟,那時候的孫權也是對自己一口一個周大哥的叫著,那想到如今竟然因為猜忌就將昔日周大哥的家眷給軟禁。
心高氣傲的人一般都不好惹,周瑜作為其中的佼佼者,那更是不能容忍孫權在背後的算計。心情平靜下來的周瑜將前來報信的家中老僕給打發了回去,至於他如今在想些什麼,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反正在人前他是一點異常都沒有,依然一副為了抵禦西漢竭盡全力的樣子。
按照事先與諸葛亮商議的,周瑜與諸葛亮都在為各家的軍中緊急補充弓弩,可這樣一來,箭矢的數量就成了問題。不光周瑜的軍中缺,諸葛亮的軍中同樣缺。周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