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5部分

科舉出現之前的大漢是用舉孝廉的制度來選拔人才,不過舉孝廉的權利集中在了那些名士大儒的手中,也就是說,一個人想要得到朝廷的認可,那就必須得到名士大儒的認可,而名士大儒多出自世家。

可科舉不同,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均等的,只要你有才有自信,都有機會得到朝廷的認可,從而出人頭地。這樣一來,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就不需要去費盡心思的討好世家,只要參加科舉,就有機會為官一方。

而一旦沒有了人才的補充,世家又如何保證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科舉是世家的殺手鐧!施行科舉的劉福自然也就成為了世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當自身利益遭到侵犯,甚至會因此毀於一旦的時候,任何人都有可能奮起反擊,甚至會鋌而走險。劉福很擔心在博望坡埋下伏兵等候自己的人背後有世家的影子,所以在改道之後沒去宛城,而是直接去了武關。

不是說劉福不相信司馬懿的忠心,而是劉福不想因為自己的一點猜測而讓自己的內部充滿猜忌。

劉福並不是想要將世家一網打盡。世家是不斷更新換代的,老牌世家會消亡,新興世家會出現,這是必然規律,不可逆轉。劉福針對的是那些妄想讓世家保持萬年不變的世家,那種光知道自私自利的人,劉福覺得還是死乾淨最好。

博王遇襲雖然因為太史享的及時發現而避免,但同時也給劉福敲響了一記警鐘,讓劉福對自身勢力內的世家加大的監視的力度。尤其是那些老牌的世家,更是劉福重點關注的物件。

新興世家不太可能針對劉福,他們的榮華富貴都是因為劉福才擁有,幹掉劉福就等於自殺,再沒眼光的人也不會幹出這種傻事。唯有老牌世家,在受到新興世家的挑戰又感到科舉對世家未來的危害,才有可能鋌而走險。

在西漢,劉福是所有新興世家的主心骨,只要劉福活著,新興世家就會不斷壯大,進而挑戰老牌世家的地位。可一旦劉福身死,少主年幼,新興世家內鬥,老牌世家也就有重整旗鼓的機會。

劉福知道自己現在不能死,正常人也沒有盼望自己去死的。為了安全起見,在返回長安的時候,劉福接受了武關守將韓德的建議,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與接到軍令趕到武關的虎衛軍匯合以後,這才動身前往長安。

在離開武關的時候,劉福給了韓德一道密令,嚴密監視宛城的動向。韓德沒有問為什麼,只是拍著胸脯向劉福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劉福就喜歡像韓德這種武將,沒什麼心眼,聽命行事,讓幹嘛就幹嘛。為了獎賞韓德的聽話,劉福答應了讓韓德長子和次子進興漢學院武學院進修的請求。

如今的興漢學院早已不是當年那座教授數十人,學生數百人時可比,在西漢,興漢學院已經取代了太學的地位,成為了西漢的最高學府。來自各地的學子充斥著整座學院,因為劉福是興漢學院的院長,所以但凡是從學院出來的學子,都可以自稱天子門生。光是這一條,就足以讓無數年輕學子以進入興漢學院求學為榮。

興漢學院並不同於以往的學府,在興漢學院內,聯絡朝堂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文學院進行了詳細的劃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即便朝堂有一天忽然人死絕了,劉福也可以從學院內找到足夠替代的人,唯一的問題恐怕只是經驗少的問題。

回到了長安,劉福安排了鄧艾母子。鄧艾被送去跟劉福的幾個孩子一同進學,而鄧艾的母親則被安排在宮中擔任了一個管事。雖然蔡琰等人對鄧艾母親曹氏的到來心存疑惑,但劉福不說,她們也不方便問。

而劉福此時沒工夫跟自己的妻子們花前月下,命人通知郭嘉,一起去興漢學院。得到通知的郭嘉匆匆趕到興漢學院,發現劉福找的人遠遠不止一個,除了自己外,但凡是人在長安的老臣,一個都沒拉下,盡數都被劉福找來。

看到要找的人到齊,劉福這才沉聲將自己在博望坡的遭遇以及自己事後的猜測告訴了眾人。眼前這些人都是劉福認為可以信任的人,而這些人也沒有辜負劉福的信任,在得知劉福險些在博望坡遇襲,武將們義憤填膺,喊打喊殺,而以郭嘉為首的一班文臣則是保持沉默,若有所思。盧植、蔡邕這種早已退居二線的人,則是一臉欣慰的看著劉福。

第273章喬氏雙姝

興漢學院分文武,武學院的院正一直是盧植,而文學院的院正則是鄭玄死後由蔡邕補上。這兩個人都是劉福的死忠,是看著劉福長大的老人,也是對劉福幫助極大的老師。

在劉福年幼的時候,是他們二人默默支援著劉福,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