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能讓晉商四大錢莊加入官銀號,再有要支援我們在東南開設作坊,招募織工,你意下如何?”不知不覺間,楊博換了商量的口吻。
唐毅一聽,暗暗點頭,果然不愧是晉商領袖,眼光是真準,開海帶來最大的兩塊肥肉就是金融和紡織,晉商都想咬一口。
沉吟了一會兒,唐毅仰起頭,呵呵一笑:“虞坡公,晚生斗膽,想要和您探討一番生意,不知道您老可願意嗎?”
楊博爽朗一笑,讚歎道:“老夫早就聽學甫、子維他們說,唐行之點石成金,本事高強,老夫倒是願意聽聽你的高見。”
“虞坡公,那晚生就班門弄斧一次,有什麼不對的,您老多多賜教。”唐毅說了兩句客氣話,轉而嚴肅說道:“經商的核心是什麼,簡言之就是最佳化配置。譬如農村的糧食多,城裡的工匠多,農民就把自己的糧食送到城中,換取鍋碗瓢盆等傢俱。再比如東南的絲綢多,西洋的金銀多,他們就拿著金銀來購買絲綢。從價格低的地方,販運到價格高的地方,中間的差價就是利潤,虞坡公以為然否?”
楊博點點頭,“淺顯易懂,說得很好,可貌似這和老夫的要求沒關係啊?”
“揚長避短嗎,晉商的優勢不在紡織,哪怕我竭盡全力幫忙,要是不懂種桑養蠶,繅絲紡線,印染上色這一套工藝,不但賺不到錢,還會被同行擠垮,損失慘重。”
楊博把眉頭一皺,“唐毅,你說的或許有些道理,可是你別忘了,憑著我們的勢力,只要經營些年月,早晚會弄清楚的。”
“晉商的本事我是清楚的。”唐毅笑道:“只是晚生以為不用這麼費力氣,有更好賺的錢等著呢。”
楊博根本不信,哂笑道:“試問如今的大明,還有比海貿更好賺的生意嗎?”
“當然有,虞坡公,您老想過沒有,開海之後,還會有什麼舉動?”
楊博微微沉吟,突然瞪大了眼睛,“莫非還要開邊?”
“沒錯!”
唐毅斷然說道:“虞坡公,說句狂妄的話,讀書人多半都有掩耳盜鈴的毛病,就比如夏言吧,也算是一代名相,可是見倭國鬧出了爭貢事件,就草率關閉市舶司,以為關閉了國門,就天下太平,結果換來的是無窮無盡的倭寇。對付蒙古人同樣如此,國初的時候,我大明國力雄厚,一手軍事,一手貿易,固然能限制住草原諸部。可是自從土木堡一役之後,大明由攻轉守,就算限制貿易,人家一樣可以透過搶劫拿到想要的東西。時至今日,俺答手下十幾萬騎兵,來去飄忽,年年入寇,大明的損失何止千萬。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放開邊地,透過正規貿易,消弭戰火?以往是因為有祖制的大山壓著,如今東南開海已經突破了限制,市舶司帶來的收入有目共睹,此時不開放邊貿,還等待何時啊?”
唐毅說的義正辭嚴,振聾發聵,楊博也是一驚,他此前也只是把開海當成了彌補戶部空虛的權宜之計。
可是聽唐毅說完,楊博猛然驚覺,似乎這是一場關乎大明國策的重要決策。哪怕是太祖爺和成祖爺在位的時候,國力強盛,那時候也僅僅是宣揚天威,讓四夷臣服,如此而已。可是如今呢,准許百姓出海經商,倒是有從內斂變成開放的架勢。
誠如唐毅所言,開海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在實實在在的好處面前,開邊的阻力就會變小。
開邊對誰最有好處,那還用問嗎?
晉商經營九邊多少年,沒有開邊,他們走私生意都做得有聲有色,如果開邊之後,貿易成倍增加,收入源源不斷,的確比跑到東南,和浙商,閩商,蘇商搶奪紡織生意要好得多。
不過老楊博可不是那麼天真的人,隨便幾句話就被唐毅帶到溝裡去了。
“開邊固然好,可是你想過沒有,開邊之後,俺答藉機做大,那又該如何處置?”
“哈哈哈,虞坡公,如果這話是那些酸腐文人說出來,晚生不意外,可您老說出來,這個晚生……”唐毅嘴角抽了抽,沒有往下說,那意思就是我真鄙視你!
楊博愣了一下,笑罵道:“小兔崽子,看不起老夫是嗎?我是替那些人問的,不成嗎?”
“虞坡公,既然如此,那晚生就斗膽說了。就拿宋朝的歲幣來說吧,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被宋代讀書人視作天大恥辱,每每提起,咬牙切齒,憤恨不已,罵朝廷無能軟弱,恨不得提三尺寶劍,徵殺疆場,一雪前恥。可是這些人都忽略了澶淵之盟還有一條,那就是雙方在邊境開放貿易,准許互通有無。北宋朝廷雖然付出了十萬兩歲幣,可是每年從邊境貿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