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靖被唐毅的熱情嚇到了,好奇問道:“何以見得?”
“啟奏陛下,後宮缺少金銀,可是海外不缺少,據小臣得知,西夷發現海外蠻荒大陸,上面銀礦多如牛毛。西夷貪慕中原物產豐饒,載著整船的金銀到大明購買絲綢、瓷器等物。倭國列島亦發現大量金銀礦山,儲量之大,遠超天朝。小臣說了,金銀被大家視作奇貨可居,是因為金銀數量有限,能夠升值。倘若海外金銀源源不斷流入,市面流通充盈。儲藏金銀變得無利可圖,大家就會想辦法把金銀拿出來花掉,有了源頭活水,大明的經濟就活絡了。商民富裕起來,朝廷府庫充裕,陛下也就不用如此捉襟見肘。”
唐毅滿懷熱情地說道:“這就是小臣苦思冥想得到的妙計,倘若真能如此,我大明則可以跳出興衰治亂的圈子,陛下之功,定能堪比成祖,為後代子孫所敬仰。”
唐毅從貨幣入手,把一套貨幣學灌輸給了嘉靖,聽起來和儒家主張南轅北轍,可是仔細思量,完全能自圓其說,處處都站得住腳。
尤其是讓嘉靖感興趣的是海外蠻荒之地竟然有大量的金銀,就連貧瘠的倭島也有銀子,令人不敢置信。
黃錦看出嘉靖的疑惑,急忙跪倒說道:“皇爺,小唐大人所言一點不虛,奴婢也想不明白,可是那樣渾身是毛的蠻夷就是有錢。不過他們都笨得要死,不會織絲綢,也不會燒瓷器,比起天朝差得遠了。”
唐毅也忙補充道:“陛下若是不信,大可以派人考察驗證小臣所言是否有假。小臣以為絲綢無非是蟲子所產,茶葉就是樹葉,至於瓷器,更是抓兩把土就能燒製。以這些俯拾皆是的東西,換取金銀,充實國庫,實在是再便宜不過的事情了。”
唐毅說完之後,嘉靖並沒有立刻欣喜若狂,反而長嘆一聲,“按照你的意思,是要開海禁啊!”
第322章針尖對麥芒
面對百病叢生的大明朝,唐毅開出的藥方就是兩個字:開海!
王直等海盜頭子折騰的目的也就是逼著大明開海通商,只要開海,倭寇的根源就消除了,假以時日,東南能重歸太平。
開海會帶來大量的白銀流入,緩解通貨緊縮的困境,而且貨幣變得多而且便宜之後,會刺激商人大戶的投資衝動。商貿繁榮,反過頭來又能帶來大量的稅收,有了錢,就能整軍經武。
大明和蒙古人鬥了一兩百年,經驗證明蒙古人不是不可戰勝的對手,關鍵是要有錢,一個騎兵的花費是步兵的三倍,而精騎要從小培養,更是耗費無算。可是一旦訓練成功,就如同職業運動員對戰業餘選手一樣,能輕鬆虐殺馬背上的民族,這一點漢唐的歷史已經證明了。
更何況如今還有更加犀利的火器,足以剋制騎兵。
其實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自己不出問題,四周的蠻夷基本沒有機會。
開海不光是好處巨大,而且從各方面看起來,比起什麼一條鞭法,或者攤丁入畝,對既得利益集團觸動都最小。
海貿是講究實力的,小戶最多隻能喝點湯湯水水,最肥的一塊還是被大戶吞下了。
唐毅思前想後,無論怎麼看,開海都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只是令他驚訝的是嘉靖顯然對這個提議興趣缺缺,相當不感冒。這就好比一個餓了三天的人,面前擺著大餐,竟然不吃,唐毅是怎麼也想不明白。
說到底,唐毅畢竟是個穿越者,他的思維模式和正統的明人有很大差別,比如唐毅堅信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而明人則更加古板,他們認為要想抓耗子就必須用白貓,哪怕黑貓抓到了耗子,那也是旁門左道,是不能長久的。
若非財政到了不可維持的地步,嘉靖也不會耐著性子聽唐毅的這一套論調。哪怕他說的再有誘惑力,嘉靖還是猶豫不決。
“唐毅,你可知道海禁乃是我朝的祖訓,是不可更改的祖金科玉律?”
嘉靖的語氣又嚴厲起來,作為處處把朱元璋言行奉為圭臬的嘉靖皇帝,他是一萬個不願意挑戰祖訓,更何況,廢除市舶司還是他乾的,如果開海了,豈不是自打嘴巴!
聽到嘉靖的話,唐毅心裡一動,他忍不住長嘆,自己還是低估了明人的固執偏激,思想觀念果然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的。
可是他已經鋪墊了這麼多,如果不攻下嘉靖這個山頭,豈不是前功盡棄。
唐毅發了狠,成敗在此一舉。“陛下,小臣讀書以來,家父時常稱讚,說進步極快,孺子可教。小臣的師父荊川先生卻屢屢責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