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唐毅一愣,徐渭介紹道:“行之,這位就是文徵明,衡山先生,天下聞名的才子,詩書文畫,天下四絕!”

老頭聽到徐渭的話,連連擺手。

“徐文長你不要消遣老夫,什麼才子,就是老棺材皮,黃土都埋到了脖子,就等著再來一鍬,好去閻王爺報道呢!”

老頭的話唐毅一個字都沒聽進去,他只聽到了文徵明,老天啊,這不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嗎?其餘三位都不長命,早早地死了,唯獨文徵明年過八十,耳不聾眼不花,能整日寫蠅頭小楷,不知疲倦,簡直就是神仙般的人物。

見到了上輩子的偶像,剛剛的不快一掃而光,唐毅連忙給文徵明施禮。

“晚生拜見衡山先生,願先生長命吉祥,事事稱心如意。”

“真會說話,你可比荊川隨和多了。”文徵明隨手從手腕上解下來一串菩提子,每一顆都磨得紅潤髮光,送到了唐毅的手裡。

“糟老頭子把玩兒了十幾年了,可別嫌輕啊!”

“豈敢豈敢!”唐毅拿出了一方手帕,小心翼翼包起來,放進懷中,笑道:“我可要藏好了,要是別人知道這是衡山先生的東西,只怕要引來無數人哄搶啊。”

文徵明很喜歡唐毅的率直,笑得臉上皺紋都開了。

“老夫的東西可不值得搶,現在人都搶券,搶糧食呢!”

老先生也提到了券,唐毅頓時來了精神,問道“衡山先生,您老也買了券嗎?”

文徵明笑著搖搖頭,“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來日穿不穿。錢財對老夫連浮雲都算不上了。老夫眼下不過是每天買些糧食蔬菜,夠一家人吃得就成。閒下來寫寫字,侍弄花草,還養了兩隻小黃雀,哨起來好聽著呢!”

老先生興致勃勃,講起了他的養鳥心得,滔滔不斷。看得出來,文老先生風光過,也失落過,十次參加鄉試落榜。在嘉靖二年,五十四歲的文徵明被推薦為貢生,進入京城,又被選為翰林院最低階的待詔。四載宦遊,老先生看透了官場,回到蘇州隱居,幾十年過去了,該放下的早就放下了。

言談話語中,那份恬然瀟灑,簡直令人心馳神往。

唐毅自知一輩子也別想修到人家的境界,便提議道:“衡山先生,晚生去買些米麵蔬菜,送您老回家,順便瞻仰一番老先生的墨寶,不知道晚生有沒有這個福分?”

“呵呵,行之太客氣了,老夫早就聽說徐文長和唐行之都是當世了不得的才子,文長的才華老夫早就見識過,行之有多大的本事,老夫還不清楚,正想好好看看。只不過……”

“老先生有什麼難處?”

文徵明呵呵一笑,“談不上難處,老夫在糧店和菜市場轉了一圈,糧食比起昨天漲了一成還多,老夫一氣之下,就什麼都沒買。說起來也怪,一輩子糧價起起落落,唯有這幾年總是往上漲,也不見跌,行之你可知道是怎麼回事?”

老先生還真問對了人,唐毅沉吟一下,沒有多說,而是用手指沾著水,在桌子上寫下了一個券字。

文徵明已經到了老眼平生空四海的境地,略微尋思一下,感嘆道:“月有缺損花有凋謝,天道尚且不全,豈有長盛不衰的道理。”

“先生高見,晚生回頭給您老送半年的糧,足夠吃到煙消雲散了。”

“半年啊,那多不好意思。”

徐渭忙說道:“衡山先生,吃大戶天經地義。”

“哈哈哈,文長,吃人家的嘴短,老夫可不上當。這樣吧,糧食送去,回頭老夫給行之幾本親手抄寫的佛經,就算抵賬了。”

唐毅不好意思地說道:“衡山先生墨寶價值連城,晚生豈不是佔便宜了?”

“呵呵。”文徵明感嘆一笑:“離亂的年,一斗米就值金子,沒準還是老夫佔便宜了呢!”

第246章萬物皆漲

江南商貿繁榮,經濟發展,充足的外來貴金屬就像是落在乾涸田地上的甘霖,迅速推動著東南的繁榮,催生資本萌芽的出現。

如今江南的資本分成了兩條明顯區別的道路,第一條就是以豪商大戶權貴代表的金融勢力,他們利用票券作為武器,大肆投機,榨取鉅額暴利。

另一派則是以交通行為核心,形成的實業集團。

交通行是從鹽鐵塘發家,改善交通狀況,帶來豐厚的回報,使得交通行的決策層更願意依靠實實在在的東西發財,比如傢俱、酒、絲綢、造船、文具等等,另外他們還喜歡革新商業模式,比如推行加盟制,比如訂立統一的行業標準,比如建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