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吉一封,滿紙都是勉勵的話,讓他好好幹,施展胸中抱負,匡扶社稷,輔佐聖君,解民倒懸。
第二封是給張居正的,全都是滿腹的委屈,訴說他現在多麼悽慘,可憐。除了送信之外,老徐還給張居正送了三萬兩黃金,另外又讓人散佈訊息,弄得天下皆知。
都到了這份上,徐階還不忘弄權呢,他知道趙貞吉是君子,君子可欺,他越是不說,趙貞吉就越要替他出頭。
至於張居正,根本不是送禮,而是打臉,他要讓天下人看看,徐華亭慘到了什麼程度,都不得不向弟子磕頭求饒。
順帶著還挑起了張居正和趙貞吉的矛盾,讓他們在內閣鬧去吧!
果不其然,徐階的信送到了內閣,趙貞吉就再也坐不住了,直接找到了首輔的值房,臉色漆黑,“存齋公有功於社稷,晚景淒涼,天下有識之士都會寒心的,您可不能由著海瑞胡來啊。”
他剛說完,張居正也來了,他同樣臉色難看,“元輔,師相送來的金子我已經封存起來,聽候發落。至於海瑞所作所為,我鼎力支援,必須一查到底!”
好傢伙,和趙貞吉針尖對了麥芒!
第972章淒涼的徐閣老
趙貞吉看不起張居正,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老夫子幾乎就想抓著張居正,大聲質問,你小子到底有沒有良心?沒有徐閣老的栽培,豈會有你的今天,忘恩負義的東西,還有什麼臉面留在朝堂之上?
老趙很想發作,痛痛快快罵一頓,可是又看了看泰然自若的唐毅,他還是忍住了,唐毅在內閣會議上,多次強呼叫人原則,首在才能,次遵法度,並重德行。
什麼意思呢?
德才兼備固然好,可是道德這個東西非常麻煩,怎麼說都有理,就拿無所作為的李春芳來說,還有人誇獎他有謙遜之德,古仁人之風。
身為朝廷大員,首重責任,要對得起自己的職位,要有本事扛起肩上的擔子,其次要守規矩,規矩是什麼?就是《大明律》,就是內閣的規章制度,這兩條符合,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官。
至於道德品行,除非有嚴重瑕疵,不然不許拿出來說事。
唐毅給予科道調查的權力,就是要他們用事實說話,拿出真憑實據,不準道德攻擊,捕風捉影。
一年多下來,唐毅的威信已經建立起來,哪怕是趙貞吉也不能隨便壞了規矩。
他臉色凝重,“唐閣老,老夫並非因為私情,就替徐閣老說話,實在是海瑞在東南做的有些太過了。”
唐毅好奇道:“怎麼講?”
“是這樣的,他擔任巡撫之後,立刻讓百姓放告,結果每天成百上千的百姓去找海瑞遞狀子,其中不乏見獵心喜的刁民。海瑞為人正直,老夫自然知道,可是他痛恨富戶,在判案的時候,一味偏袒窮苦人,結果就有些刁民捏造證據,聚集一幫人,去陷害富戶,夢想著一夜暴富。弄得東南人心惶惶,亂子頻出,蘇松乃是財賦重地,長此下去,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唐毅聽完,不置可否,他又看了看張居正。
“太嶽,你得到的訊息如何?”
張居正挺直腰板,正色說道:“元輔,我也聽到了一些風聲,不過我以為正恰恰如此,才應該鼎力支援海瑞,讓他把政務推下去。”
深吸口氣,張居正緩緩說道:“歷代以來,官府不下鄉,治民之責都落在了士紳手裡,我朝尤其如此,連稅收都被士紳攫取。朝廷每每推行政務,稍微損及利益,他們就從中阻撓,僱傭幫閒,暗中下黑手,攪得地方大亂,然後再以此歸罪官吏,發動御史言官,士林清議,將朝廷官員扳倒。這樣的慘痛例子不勝列舉,當年閩浙提督朱紈一力抗倭,功勳卓著,就是被如此手段扳倒,以致東南大亂,倭寇橫行十餘年,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清丈田畝,整理賦稅,是內閣共同的決議,海瑞肩負使命,不畏艱難,完成的是內閣的意思,如果僅僅因為地方的反彈,就換了海瑞,內閣威信何在?如今許多衙門,科舉正途出來的正印官,往往不被重視,甚至陽奉陰違,視作牌坊擺設,蓋因為他們幾年之內,就要調走,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故此遇到了事情,百姓更願意求助胥吏,仰仗士紳宗族,而這些人之中,又良莠不齊,殘害百姓者數之不盡。身為內閣宰輔,僕以為官吏是我們自己的人,他們犯了錯,固然要嚴懲不貸,他們沒有錯,僅僅因為息事寧人,就換掉了幹吏,日後誰還能替朝廷做事,誰還能有肩膀扛起新政重責?”
張居正的聲音不高,極富磁性,就連趙貞吉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