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錯。
最後,他們恭恭敬敬搬來了四把椅子,陳列在中間,沒錯,就是四把!
還差了一刻鐘的事情,就見李春芳先匆匆趕來,他環視了四周,小心翼翼,沒有什麼問題,才到了左手邊的位置坐了下來,閉目養神。
又等了一會兒,外面從傳來腳步聲,李春芳急忙抬頭,只見兩位大人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前面的一個正是原吏部尚書郭樸,新晉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跟在他身後,差了半步的正是原禮部尚書,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高拱,這兩位氣勢洶洶,進入屋中,高拱故意停頓了腳步,等著李春芳主動過來施禮,他才還禮,儼然李春芳的上司,可實際上,論資排輩,李春芳才是正兒八經的次輔,只是這傢伙當慣了受氣包,早就不知道脾氣二字為何物了。
他越是老實,高拱就越是瞧不起他,身為大學士,宰輔重臣,就該拿出威嚴氣魄,上報君恩,下安黎民,救百姓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怎麼能唯唯諾諾,跟個小媳婦兒似的,看老夫是如何當大學士的吧!
高拱信心十足,就在十天之前,舉行廷推,原本呼聲最高的三個人,為首的是楊博,高拱和郭樸只能排在後面。
只是在廷推的前一天,楊博突然以久在邊關領兵,疏於朝廷禮典,才望不足,主動退出了廷推,結果只有高拱和郭樸參加,二人順利透過,入閣拜相。
說得再好聽,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楊博第二次衝擊內閣又失敗了,其實主動退出不過是好聽的說辭,誰願意認輸退讓,不過是無可奈何。
由於葛守禮處置不當,蘇州亂局,蔓延整個東南,威脅漕運市舶,已經有科道言官磨刀霍霍,準備彈劾楊博舉才不當,任人唯親。
按照大明的規矩,被彈劾的官員,要立刻上書停職,等到調查結束,還給了清白,才能重新視事。
楊博何等精明,哪怕憑著他的地位,動搖不了分毫,只要把調查的時間拖延,弄了兩三個月,也沒有結果,那時候黃瓜菜都涼了,萬一期間嘉靖駕崩了,裕王登基,唐毅啊,陳以勤啊,唐汝楫,這些裕王的老師就要上位了,前有高拱,後有唐毅,再入閣當受氣包,還有什麼滋味!
老傢伙也真是當斷則斷,哪怕他再垂涎內閣的椅子,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