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查,早就該把暗害俞老總的人給揪出來,嚴懲不貸,到了現在,一點動靜沒有,我怎麼看都是敷衍了事,有意包庇。”
徐渭句句都往要害刺,黃光升瞠目結舌,王廷硬著頭皮,咳嗽了兩聲。
“徐學士,你這話未免有失公允,今天三司會審,就是想把事情弄清楚,還請徐學士能少安毋躁。”
王廷自以為是右都御史,位高權重,能壓得住徐渭。
哪裡知道,徐渭就是個驢脾氣,別說王廷,哪怕是徐階站在面前,把他惹毛了,一樣大耳刮子送上。
“三法司,好大的衙門!可惜啊,指望著你們,永遠別想查出來真相!因為迫害俞老總的就是你們!”
三位大人一聽,氣得臉都紫了,馬森怒道:“徐學士,你不要信口雌黃,誣陷好人!”
“好人?對不起,沒看出來!彈劾俞老總的是都察院的陳聊芳,批覆是刑部的事情,捉拿拷問的人又是都察院的韓丘,至於大理寺,對與冤假錯案,有撥正平反之責,為何事發將近兩個月,你們都沒有任何糾錯動作,還敢自稱好人,你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徐渭破口大罵,三位大人被問的目瞪口呆,徐渭這傢伙也是個大嗓門,嚷嚷的外面都聽得一清二楚。
跟著他一起衝進來的翰林竟然拍手叫好。
罵得對,罵得爽!
別一個個道貌岸然裝好人,誰心裡沒有一本賬,這些天流言蜚語,大傢伙早就把真相勾勒出來。
內閣之中,有人因為當初的仇恨,想要替大舅子報仇,就假手都察院和刑部,迫害無辜的俞老將軍,目的就是牽連出背後的神仙。
俞老將軍骨頭硬,有義氣,愣是沒說,結果就被打成了這個樣子。
至於內閣的那一位,平時名聲不顯,也沒啥權力,如何能指使得了三法司,很顯然,是有更大的人物在背後授意。
次輔唐順之,當過南京兵部尚書,是俞大猷的老上司,兩個人交情很好,顯然不是唐順之,那究竟是誰,就呼之欲出了!
好一個“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
當初不知道騙了多少人,以為徐階和嚴嵩不同,他會恪守法度,把大明匯入正途,現在看起來,他弄權勝過嚴嵩,陷害忠良,亦不遑多讓。
這段日子,在京城也出了好些個段子,比如說某個江南的童生,入學之後,先生教他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結果這個童生哈哈大笑,說先生教錯了,明明天下土地都是徐家的,什麼時候成了王家?
當徐階名聲好的時候,這些東西傷不到他,一笑了之,可是當百姓對他印象壞起來之後,哪管不是他乾的,也有人願意相信。
比如就有人說這一次為什麼對俞大猷下手,又為什麼劍指胡宗憲,就因為俞大猷開通前往琉球的航路,普通商人都能到琉球做生意。
徐家原本以走私生絲獲取暴利,被斷了財路,就拿俞大猷出氣。
甚至還有人說徐階和倭寇有勾結,要不然倭寇鬧得那麼兇,徐階在松江,是倭寇最喜歡光顧的地方,為什麼徐家的產業不但沒有衝擊,反而還越發興旺,土地越來越多?
……
什麼叫弄巧成拙,這就是!
本想著靠著三法司,給俞大猷定罪,挽回輿論的壓力,結果卻是輿論卻更加一邊倒。這時候再去審理俞大猷的案子,或者是散佈汙衊的言論,不但沒有人相信,搞不好還會被人打了一頓胖揍。
讓你不學好,替權奸說話!
此刻的百姓已經聽不進去一點不好的話,英雄蒙難,立地成神,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國初的方孝孺,也不是那麼陽光偉大,結果因為被怒斬十族,引來百姓的同情,提到此事,連朱老四都要捱罵。
再有于謙,輔佐新君,力保京城不失,後來英宗復位,慘遭殺害,老先生立刻就受到了天下人的同情。
同樣的,人們把俞大猷和岳飛聯絡起來,把私設公堂,看成了風波亭,陷害俞大猷的那些人就成了秦檜一般的奸黨。
整個輿論戰,徐階和都察院一敗塗地,落花流水。
就在徐渭質問三位大人之後,群情激憤,百姓們振臂高呼,要求朝廷保證懲處奸賊,還俞大猷的公道。
案子徹底變了味,所謂的貪墨銀兩,謊報軍功,根本沒人聽,那都是你們陷害忠良,羅織的罪名,現在大傢伙要的就是嚴懲韓丘,陳聊芳,還有他們身後的人,究竟是誰指使的,一定不能放過!
黃光升無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