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7部分

他張居正不是醉心權斗的小人,他之所以打頭破臉,拼命要擠進帝國的權力中心,是因為張居正有足夠的自信,他才是最適合挽救大明危局的那一個!

“太祖爺訂立規矩,官紳可以豁免田賦,本是體恤士人的良法,而且免稅田產也有數額規定,例如京官三品以上,可以免糧四百畝,五品以上為三百畝,依次遞減。到了嘉靖十年,又修改規定,一品大員可以免糧二十石,免丁役二十,每降一品,逐次遞減。”

張居正說著,不由自主攥緊了拳頭,“朝廷規矩如此,奈何不肖官紳,家中動輒萬畝良田,豢養家丁數以百計,結果地方官吏竟不敢清查田畝,按律徵稅。以致田賦一年比一年少,不得不轉嫁少地百姓頭上,百姓受不了壓榨,近幾十年,投獻成風。那些官紳受朝廷洪恩,不思報答,反而挖朝廷牆角,破壞稅法,大賺其利,儼然一群碩鼠,故此要想真正愛惜民力,就應該清丈田畝,重新釐定田賦!”張居正的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第六卷

第917章金殿辯論

七大閣老第一次會議,找出了幾十項弊端,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點,第一是吏治,這個高拱的《除八弊疏》總結的非常全面,包括“壞法”、“黷貨”、“刻薄”、“爭妒”、“黨比”、“推諉”、“苟且”、“浮言”。

這八點密切相連,把嘉靖以來,“政以賄成,官以賂授”的糟糕情況剖析的淋漓盡致,貪婪結黨,排斥異己,黨同伐異,遇事則是推諉卸責,不敢用事,說得多,做得少……

高拱提出的吏治得到了一致認可,被視作第一大改革變法的方向。

第二大方面是軍制,這個是唐汝楫所提,牽連的範圍更加廣泛,包括對外戰略,是積極開拓,還是消極保守,軍戶要不要廢除,南兵北調,經營整訓,武將選拔,督撫人員,武器糧餉等等。

相比前兩點,第三大方面更讓所有人有切膚之痛,那就是財政困局。

唐毅記得貌似從自己入仕以來,十幾年間,大明從來沒有寬裕過,哪怕是開了市舶司也是一樣。趙貞吉都哭了,別說你,老夫入仕三十多年,整個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每到財政預算的時候,內閣大學士,各部尚書,就爭得臉紅脖子粗,往日的瀟灑氣度全都沒了,都像是一群狼,死死盯著那點歲入。

偏偏近二十年,戰事不斷,朝廷又大興土木,造成巨大虧空,眼下戶部還欠著錢莊大戶一千多萬兩銀子,每年光是利息就差不多一百萬兩。

幾乎相當於歲入的十分之一,如果不加以遏制,舉債繼續膨脹,每年要拿出兩成,甚至三成的歲入去還利息,大明朝的財政可就真的崩潰了。

自從嘉靖末期,變法呼聲越來越高,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三個字:窮瘋了!

皇帝窮,戶部窮,老百姓也窮,錢當然不會憑空消失,自然都落到了士紳大戶,宗室官吏手裡,好多人都眼紅,想要從虎口裡奪食,把錢弄到手。

這一次張居正就主動提出他的方案,叫做清丈田畝,一條鞭法。

把藏匿在官吏士紳手裡的田重新丈量清楚,然後將田賦和徭役,以及一切苛捐雜稅,折成銀兩,以州縣為單位,按照田畝多少,平均徵收。

由於擴大了徵收稅基,加上折成銀兩,張居正保守估計,能使財政增加一倍收入,實現府庫豐盈,富國強兵。

財稅涉及到幾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張居正丟擲了他的方案,立刻引起了各方的強烈反應。

有人立刻上書,強烈反對,並且把火燒到了張居正的身上,彈劾他善改祖宗成法,是禍國妖孽,要求隆慶立刻罷免張居正,免得禍國殃民。

同樣的,也有一大批官吏強烈支援張居正,認為推行一條鞭法,利國利民,誰反對就是私信作祟,才是真正的小人。

兩派人馬針鋒相對,鬧得不可開交。

官司鬧到了隆慶的面前,皇帝陛下也不知道如何處置,只好請最信任的兩位師傅,唐毅和高拱前來商議。

馮保急匆匆來請唐毅,此時的唐毅正在值房,唐汝楫溜了過來。

“行之兄,我剛剛得到了訊息,有人要彈劾張居正。”

唐毅把毛筆一放,笑道:“內閣學士,六部九卿,誰能不被彈劾,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次可不一樣。”唐汝楫神秘兮兮道:“有人查過了,江陵張家,近二十年,田產擴充了十倍不止,至少有十五萬畝,另外他們還壟斷了湖廣的三成鹽利,加上一成的棉花供應,在湖廣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