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想到這裡,笑著說道:“年輕人有抱負,有衝勁,實在是太好了!老夫多年以來,一直以為九邊疲敝,積弊重重,非大魄力,大智慧不能成功,行之要是願意振作九邊,老夫自然鼎力支援,這樣吧,就讓天津副總兵楊安率領三千人馬,隨著行之去宣大,另外再調馬芳出任大同總兵,行之以為如何?”
“多謝師相!”
從內閣出來,唐毅不斷琢磨著徐階的態度,言語之間,徐階和晉黨貌合神離,恐怕自己此番去宣大,不是雙方博弈,而是三國演義,楊博應該也出了力!
一想到這裡,唐毅的腦筋就活動起來。
火中取栗是唐毅的長處,如果楊博能扛起對抗徐階的大旗,徐黨和晉黨鬥起來,自己悶聲發大財,那可是求之不得。
如何在楊博身上做文章,如何讓天下三傑的最後一位,老老實實替自己辦事,要拿出什麼東西,引誘楊博上鉤,還真是要費一番心思啊!
不管怎麼說,被髮配的挫敗感倒是不怎麼強烈了,唐毅重新燃燒起了旺盛的鬥志。
當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唐毅要先弄明白,為什麼是宣大,而不是薊遼。
唐毅派人去吏部打聽,董份很快送來了訊息,還附贈了一份履歷表。
拿到了手裡,唐毅總算是有了眉目。
原來楊博接任吏部尚書之後,空下來的薊遼總督交給了原宣大總督江東,然後由唐毅接任宣大總督,據說把江東調動薊遼是楊博的主意,他說薊遼戰事繁重,地域廣闊,土蠻經常入寇,非老成持重的大臣,不能主持事務……
理由一大堆,可是在唐毅看來,都是廢話!
野豬皮又沒有崛起,薊遼戰事再多,還能比得過宣大,土蠻又如何比得了俺答的二十萬雄兵。
事有反常,作為一條狡詐的小狐狸,唐毅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破解問題的關鍵還在江東身上。
唐毅翻開了此老的履歷,頓時嚇了一跳,此老是嘉靖八年的進士,同楊博是一科,資歷同樣深厚無比!
入仕以來,歷任主事、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御使、兵部侍郎、南京戶部和兵部尚書。所到之處,皆秉公辦事,盡心竭力,政績突出,嘉靖曾賜予其飛魚服、麒麟服、蟒袍玉帶。
在調任薊遼之前,江東的官職全稱是“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
光從這一長串的職務,就看得出來,江東的地位何等重要,比之楊博,不遑多讓。
前面提到過,總督和巡撫是沒有品級的,關鍵要看掛什麼職務,總督有的掛兵部尚書,也有掛兵部侍郎,同時兼任都察院御史,而巡撫有的是侍郎,有的是副都御史,僉都御史。
比如唐毅當過巡撫,只是他的巡撫是最低檔的,以僉都御史充任。
至於胡宗憲出任東南總督,是以少保銜,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總督東南六省軍務,是疆臣當中獨一無二的。
而江東呢,他以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大臣的身份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理論上是有權調動京營的,比起胡宗憲,也僅僅差了一絲而已。
至於唐毅,他出任總督,官職最多就是兵部右侍郎,加右副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在總督裡面,算是最低檔。誰讓他資歷淺薄呢,當然了,實際權力還是差不多的。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一大堆,只是說明,江東是足以抗衡楊博的老資格。
而且此老為官清廉,剛直不阿,入仕幾十年,家中不置產業,田地一點沒有增加,妻兒還守著當初的幾十畝田,耕作度日,和老徐家的十幾萬畝良田,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面對著這麼一個清廉自律,又威望卓著的老臣,想必晉商這幾年的日子應該很不好過……
既然如此,把江東調走,讓自己接任宣大總督,楊博的目的應該是不言而喻了。
唐毅越想越有道理,他臉上的愁雲一掃而光,相反還忍不住歡呼雀躍。
徐階啊,徐階,繞是你算計無雙,這一次怕是也打錯了算盤,走錯了佛堂燒錯了香!
其實徐階固然是最強大的官僚,可是他的力量也僅限於官場,要說起來,唐毅和楊博兩個人才是最相似的。
唐毅背後站著東南計程車紳工商金融集團,楊博身後是晉商勢力,唐毅在東南有龐大的鄉勇,楊博在九邊有無數門生故吏。
兩個人都在官場上有追求,同樣,兩個人也要照顧背後的經濟利益。
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