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
唐毅開出了三個藥方,第一是增加募兵,逐步裁撤軍戶,消除軍籍,整軍經武,發動反攻;第二,在佔據絕對優勢之後,開邊貿易,鼓勵雙方商人往來,互通有無……隆慶有些迷糊,怎麼又要和蒙古人做生意了?
“陛下,開邊的道理和東南開海一樣,利益驅使,貿易是無法阻止的,與其走私,不如進行正規的貿易,朝廷可以控制數量,控制交易內容,凡是有利於增加蒙古人戰力的,我們一概不賣,相反,我們還能夠大量收購牛羊,收購羊毛,不知不覺間,讓蒙古人少養戰馬,多養牛羊,久而久之,他們的威脅自然就降低了!”
“哈哈哈,唐師傅果然厲害!”
隆慶伸出了兩個大拇指,讚歎道:“有唐師傅運籌帷幄,解決邊患有望啊!對了,這第三條是什麼?”
“當然是嚴查奸商,嚴查敗類!”唐毅變得殺氣騰騰,兜了一個大圈子,話題又回到了最初。
“依臣所見,如今不只是奸商,還有九邊的將門,同韃子有往來勾結,甚至蔓延到了科甲出身的朝廷命官,如果不嚴懲一批人,為何能威懾宵小?而且有這幫人通風報信,把朝廷的動向都告訴敵人,又如何能掃平草原,安定北方?”
第884章進展神速
唐毅和隆慶足足談了一整天,雖然未必把複雜的情況說清楚,但是至少唐毅灌輸給隆慶一個概念,諸般國事,邊防為重,東南西北,九邊最急!
這可不是隨便說的,包括眼下的不少仁人志士都察覺到了,北方氣候越發異常,天災人禍,收成銳減,造成軍屯越發難以維繫。
衛所軍戶體系崩潰,就要求大量調集客軍北上,而客軍的消耗遠比軍戶要大得多,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壓得戶部抬不起頭,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由於軍費消耗巨大,朝廷不得不南糧北運,南銀北調,把資源傾注在九邊各鎮。大明的君臣或許還看不出其中的危險,可是唐毅卻心知肚明,甚至不寒而慄。
金銀只是財富的代表,而非財富本身,小冰河期造成北方農業產出銳減,這時候大量的投放金銀,只會產生一個結果,就是物資短缺,物價飛漲,民生更加艱難,百姓紛紛破產逃走。
結果九邊就會越發空虛,需要調動更多的人馬,消耗更多的糧食金銀,形成惡性迴圈的無底洞……要知道在運輸還很落後,全國市場沒有形成的時代,從南方抽血,滋養北方,就會出現南方貨幣供應不足,經濟缺血,而造成通貨緊縮,北方卻出現商品不足,嚴重通膨。
蠟燭兩頭燒,相當於糖尿病晚期,加上惡性腫瘤,躺著都必死無疑,偏偏遇到了一群爛大夫,拼命折騰,不死都天理不容!
而實際上,天啟崇禎兩朝,聽信孫承宗袁崇煥之流的禍國殃民建議,大規模向遼東投入財力物力人力,直接抽空了大明為數不多的血液,進而流民四起,內亂叢生,交迫之下,帝國轟然倒塌……
雖然眼下距離內外交困還有一些距離,可是很多苗頭已經出現了,比如軍戶逃亡加速,南兵北調,邊防開支增加……故此唐毅極力建議隆慶,將改革的重點放在軍制上面,五到十年,甩掉九邊的包袱,用最小的成本,操控草原,維持基本安全。
即便是小冰河期到來,北方人口銳減,難以維繫,還可以把人安置到南洋,而不至於浪費太多國力。
一番長談下來,隆慶完全接受了唐毅的設想,他拿出御筆,鄭重寫下“九邊”和“南洋”四個字,貼在了柱子上,只要一抬頭,就能看的清清楚楚,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舉動可不尋常,意味著邊防徹底上升到了國策的高度,因此,凡是和俺答有牽連的人,都要承受十倍百倍不止的怒火!
……
大理寺大堂,海瑞巍然端坐,面色凝重。
兩個錦衣衛推著王廷走了上來。
“堂下何人?”海瑞低聲喝道。
王廷揚起了臉,冷笑了一聲,充滿了不屑,他鄙夷地說道:“海瑞,你不用和本官裝大瓣蒜。我乃是二品都御史,朝廷命官,陛下沒有旨意奪我的官職,你不過是小小的大理寺少卿,和本官差之天地,理應讓本官就坐,問話之後,立刻請本官回府。而不是在這裡作威作福,發號施令,懂嗎?”
他拿出了教訓後輩的語氣,充滿了不屑地說道。
海瑞同樣面帶冷笑,猛地一拍桌子!
“王廷,你乃是兩榜進士出身,本官不和你講孔聖人,也不講孟聖人,本官只送給你八個字:天網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