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點也不多,對北方用兵,重新整理吏治,清理財政,開拓南洋,興修水利,重整軍制,東安西北,到處都是事情,臣斗膽說一句,六部的編制早就不合時宜了,不說別的吧,就拿戶部來說,主管民政稅收,可是戶部上下都是隻懂收田賦的人,對於如何收商稅,所知有限,甚至連工商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也搞不清楚。戶部早就應該擴充人手,詳細分工,把農商分開,民政和稅收也分開,另外預算編制何其重要,最好也單獨拿出來。”
這是要幾個尚書啊,隆慶腦袋都大了三圈,“唐師傅,您說的都有道理,可奈何祖制難違啊!”
“所以臣提議增加大學士。”唐毅笑呵呵說道:“大學士是陛下的秘書,雖然通常只有兩三個人,但是並沒有規定上限,九為極數,不好超過,六七個總是行的。”
增加大學士,隆慶若有所思,他剛剛還憂心唐毅大權獨攬,現在卻滿心羞慚,看起來的確誤會了可親可敬的唐師傅。
以往哪個大學士不是拼命攬權,生怕出現競爭者,嚴嵩獨攬票擬大權,把其他大學士當做屬吏,徐階雖然標榜三還,可只是表面文章,根本捨不得放權。
倒是唐師傅,心胸寬廣,竟然一口氣把大學士增加到六七人,到時候幾位師傅都能入閣,唐黨一家獨大的情況就不會存在。
果然唐師傅是一心謀國,和其他人全然不同。懷疑唐師傅的用心,實在是太不應該!
和隆慶出遊一趟,在天壽山逛了兩天,收穫遠遠超出了想象,最重要的兩件大事,一個是未來的國策,還有就是人事佈局,總算是擬定出來。
以目前的狀態,只要隆慶支援,加上唐毅的力量,就所向睥睨,無人能敵。
果然回京之後,唐毅就馬不停蹄,開始了運作,他首先授意兵部郎中,心學門下吳兌上書,建議朝廷趁著俺答剛剛遭到重創,大舉反擊,解除邊患。
他的上書得到了各方響應,隨機唐毅提出由譚綸總攬兵權,楊繼盛負責後勤輜重。這兩位都是幹吏出身,加上小站一役,譚綸名揚天下,被視作俺答剋星,用他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楊繼盛,他是被徐階愣給推上左都御的位置,論起資歷手段,都不足以統御兩百多名御史,楊繼盛更喜歡做一些實際的事情,他在東南有抗倭的經驗,又輔佐唐毅,開闢市舶司,故此管理後勤,人盡其才,楊繼盛也一萬個願意,自從去歲以來,一輪接著一輪的政潮弄得他焦頭爛額,心神俱疲,做點實事,正是他想要的。
楊繼盛一走,空下來左都御史的位置,一下子就成了香餑餑。
……
“虞坡公,您老有興趣嗎?”唐毅一邊品著茶,一邊隨意問道。
楊博都懶得看他,好你的小兔崽子,當初咱們談好的條件,老夫可是都做到了,徐階被我趕回了家裡。可是你小子呢?
我要的一樣沒有答應,張四維沒入閣不說,咱們講好了誰也不搶首輔,結果你搶先一步,坐二望一,李春芳能擋得住你嗎?
還講不講江湖規矩,還有沒有王法?
老楊博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唐毅可沒有半點的愧疚兒,老倌兒,你不講道義在先,我又不是宋襄公,再跟你講仁義,我就是蠢豬!
不過唐毅也不想現在就和晉黨鬧掰了,影響整個佈局。
“虞坡公,您要是不幹,那就請葛老大人回來,做左都御史,您看如何?”
楊博猛地瞳孔一縮,葛守禮當然是晉黨之中,僅次於自己的人物,無論資歷威望,還是操守能力,都是上上之選。
能拿下都察院,配合著吏部,絕對能和大學士正面抗衡,只是唐毅會這麼大方嗎?
楊博滿肚子疑問,“行之,咱們打交道多少年了,老夫這輩子在你手上吃的虧太多了,說實話,你是不是又有什麼陰謀?”
唐毅把兩手一攤,“我說虞坡公,您老人家可是冤枉好人了,國事如麻,選賢舉能,本就是宰輔的職責,我還準備薦舉子維兄入閣呢!”
“當真?”
楊博一陣驚訝,隨機用力搖頭。
“不可能,子維沒法越過陳松谷等人,你不要騙老夫!”
唐毅笑道:“虞坡公,為何一定要越過別人啊,大傢伙一起入閣,不是挺好嗎?”
“一起?”楊博撇撇嘴,“大學士又不是大白菜,哪有那麼多?”
“我已經和陛下商量好了。”唐毅翹著二郎腿,得意說道:“接下來會遞補四到五名大學士,另外高拱也會起復,對了,胡宗憲也要回京,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