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了十六家,無論是礦物或是金屬亦或是化工、醫學這些試驗室、研究室,在中國無疑是創,而做到這一切,只不過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

“不行,人太少,未來咱們**可是全中國的工業支柱公司,這麼一點人那裡夠用,人少啊……”

李子誠忍不住一陣的感嘆,教育太落後,現在別說是大學生,就是中學生,全中國恐怕也就幾萬人,就這麼一點學生,那裡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除非咱們自己辦一所大學,否則……”

不待穆湘玥把話說完,他的這個建議只讓李子誠的眼前一亮。

對,辦一所大學

“藕初,咱們就辦一所大學,嗯,同德華大學合辦一所大學,德國人辦大學無非就是想在思想上引導一代中國人,咱們出錢、出地,請德華來幫咱們辦這所大學”

透過後世對“庚款留學”的介紹,李子誠知道那些國家在中國辦大學的目的,大都是出於“文化引導貿易”,可以擴大本國商品在華銷路。再就是在政治上和思想意識上影響中國未來一代領導層。德國人在中國辦大學也很難脫俗,他們無非是想透過大學教育潛移默化地把他們培養成親德國分子,為將來德國在華形成自己的人脈和網路,左右中國政局,對抗英美勢力埋下伏筆。

可無論他們有什麼想法,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些大學培訓出來的學生,奠定了現代中國文學、科學基礎,而且在那些大學任教的外國學者與其政府不同,他們很少抱有殖民主義動機,而是真正的科學技術傳播者。

“對,就這麼辦,咱們邀請德華大學的校長來連雲港,就說咱們有意和他們一同在這裡創辦一所德華大學的分校,無論德華大學現在獲得多少德國和中國政府的資助,咱們都投入十,不二十倍以上的經費,咱們在辦一所亞洲,不全世界第一流的理工大學要讓全世界的都知道……”

話到嘴邊,李子誠生生吞了回來,是德華還是……,管他那,最重要的自己能擁有一所真正的理工大學,未來幾年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夠在短短几年中把那些鋼桶中的技術資料、開資料翻譯成中文,然後,他們和自己的企業一同去吸收、消化那些資料,後世中國用了2o年的時間完成了對5o年代引進蘇聯技術的吸引,可當完成那些技術吸引的時候,中國仍然落後於歐美。

但是這些技術卻不一樣,這些技術都是德國三四十年代最先進的技術,如果能在二十年內完成技術吸收,至少二十年後,中國的科技基礎將不遜於德國,完全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自己和**將會完成一箇中國人追求了近兩百年的夢想。

“不管是德華,還是其它的什麼名字,咱們要集中一切力量,去辦一所,全世界第一流的理工大學,這所學校不僅要擁有一流的教授學者,還將擁有一流的裝置,以及全中國最聰明、最優秀的學生,嗯,咱們可以向所有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免除他們的學費、提供生活費,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專心學習……”

聽著李子誠的講述,穆湘玥完全被驚呆了,有這麼辦學的嗎?

“未來,這所大學裡走也來的學生,不僅可以改變中國,同樣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對,就這麼辦,咱們不僅要從德國、還要從美國、英國以及全世界其它任何家聘請最出色的、最優秀的教授、學者、專家來這所學校任教……”

提起這所大學的時候,李子誠的腦海中沒有浮現出麻省理工、帝國理工,而是浮現出了另一所聞名世界的理工大學——印度理工大學,原因無他,因為這所大學和中國的絕大多數大學一樣年青,在世界大學家族中和中國的大學一樣只算是嬰兒。

印度一開始就在舉全國之力,推動世界一流理工大學的“織夢行動”,絲毫不去顧及那些與日俱增的文盲數量,印度人希冀IIT培養出具有世界水準的工程師,並能成為一針催化劑,用以重塑這個垂頭喪氣、喑啞沉淪的國家。

或許那所大學中最後培養出來的印度精英們紛紛選擇出國,他們缺少的是對祖國的擔當,但誰能否認IIT成為世界第一流理工大學,並且培養出數以百萬的工程師。

“嗯,沒有翻譯沒關係,咱們就像德華那樣,直接採用外語教學,直接使用外國大學教材,等將來,等他們成才之後,再由他們編寫中文教材,由他們去教育下一代中國學生,對,就這麼辦。”

三言兩語間定下大學的展目標後,李子誠又稍做沉默。

“單是辦一所大學還不夠,現在中國的中小學太少,基礎決定上層,沒有達的中小學教育,就沒有達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