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了美國的大城市,在紐約的“中國洗衣房”幾乎遍佈城市的各條街道,此時在美的華人裡開洗衣房或在“中國洗衣房”裡打工的中國人加起來佔所有華人移民的四分之一還多,正是洗衣房養育著在美國的華僑。

而在兩年前,當連雲港生產出第一批洗衣機和新式熨斗之後,在未投入市場之前,即透過致公堂向美國華僑提供了數千部洗衣機、烘乾機以及輕便的熨斗,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自助式的洗衣機、烘乾機亦投入美國的中國洗衣房,萬名華僑因此受益。

可以說,對於華僑而言,他們更願意相信給他們帶來實惠的李子誠,所以當李子誠站在袁世凱的一邊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自然不會去相信被揭露的“獨裁”面目,更何況,在他看來,現在,中國似乎比過去更好了。

中國打敗了日本,國際地位似乎也提高了。這不正是革命的目的嗎?既然目的達到了,為什麼還要革命?相比於用靠著洗那一件件“六美分”的衣服,累斷腰才積攢下的錢去買那時不知何年才能兌現的“革命債券”,他們更願意購買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或者淮海銀行發行的實業債券,那些債券可是年年結息的,而且相比於“革命的破壞”,那些債券卻是用於國家的建設。

正在整個著電報、信件的宋慶齡能夠清楚的看到,此時背對著她的孫中山似乎正在思考著什麼,從去年開始協助大姐擔任孫中山的秘,再到去年九月在正式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之後,她一直勤奮地幫助孫中山工作,把所有件、處理函電、提供資料以及其它繁重的日常工作,都承擔起來並完成得十分出色。

尤其是在孫中山流亡美國之後,長年在美國留學的宋慶齡瞭解美國人,同樣也瞭解這個美國,她一直儘自己的能力幫助這位中國的革命領袖,在共同的戰鬥生活中,她看到孫中山數十年如一日,為革命不畏艱險、不辭勞苦、不謀私利的高尚品德,不由得心中無限敬佩。在孫中山革命精神的感召和薰陶下,她對中國革命的許多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革命的信心和積極性也大大增強。她與孫中山在一起工作時,常常感到心中燃燒著一種火熱的激情。她曾寫信給在美國讀的妹妹宋美齡說:

“我從沒有這樣快活過。我想,這類事就是我從做小姑娘的時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運動的中心。”

她還曾默默地自言自語說:

“我能幫助中國,我也能幫助孫先生,他需要我。”

孫中山在一再失敗的痛苦和流亡海外的孤寂生活中,也從宋慶齡的支援鼓舞和幫助照顧中得到了安慰。可以說,在這段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孫中山一直在宋慶齡那裡得到支援和鼓舞,尤其是面對現在的困境,更是如此。

將整理好的電報、信件給孫中山送去時,宋慶齡看著滿面盡是煩燥之色的孫先生,便關切的問道。

“孫先生,你在想什麼?”

眼睛餘光落在那篇演講稿,宋慶齡赫然看到三個字“李子誠”,沒錯了,就是他了,能讓孫先生如此煩惱的,也就只有這個雖人不在美國,卻在美國影響甚大的人物了。

在“張園案”後,一開始人們紛紛指責袁世凱居心叵測,當時在美國的革命黨人,包括孫先生在內,都曾在私下裡“慶祝”這“狗咬狗”式的內鬨之時,卻又為其命運惋惜不已。

即便是李子誠的敵人,也很難能指責他什麼。在絕大多數時候,他都佔據著道義的致高點,不過宋慶齡卻知道,對於革命黨而言,李子誠是“不遜於”袁世凱的鉅奸大賊。

在革命黨中下層也有人鼓吹刺殺這個“鉅奸大賊”,可在這個其被刺傷的訊息傳來後,除去極少數激進者叫好外,更多人卻沉默了下來,而孫先生也暗自憂心不已,最終,正如孫先生擔心的那樣,在指責袁世凱之後,由梁啟超起,人們又將矛頭對準了流亡海外的革命黨以及孫先生。

他們口口聲聲的說著,孫先生才是真正的幕後指使者,刺殺李子誠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製造動亂,煽動內戰,從而謀求“一黨之利”,而且梁啟超的理由極為充分,他不僅歷數晚清時革命黨人的刺殺行動,而且還拿出革命黨在美國創辦雜誌、報紙“鼓吹暗殺”的文章,以及暗殺名單中李子誠赫然排名第一位作為佐證,甚至於,在那些雜誌、報紙,刺殺李子誠的原因非常簡單,一是其人“頑固反對革命”,二是其人“執掌重兵”,“李氏身死,中國即陷紛爭,如果革命即可乘亂功成”,這些話,在過去不過只是革命黨中激進人士的狂言,可是當刺案當真發生之後,狂言一經有心之人分析,即成為“宣言”